[发明专利]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82540.0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孟荣;邓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C23C14/35;C23C14/1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zr 润滑 涂层 刀具 及其 制备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切削刀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及其制备工艺。
二、背景技术
在干切削加工时,由于没有切削液的冷却及润滑,刀具与工件间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使加工条件恶化。自润滑涂层刀具是改善干切削时刀具摩擦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自润滑涂层主要有以下几种:(1)涂层本身摩擦系数低,具有自润滑作用,该类涂层又可分为DLC、CNx类涂层等硬涂层和MoS2、WS2类涂层等软涂层;(2)涂层摩擦生成的产物摩擦系数低,具有自润滑作用,主要是指TiAlVN类涂层。其中MoS2、WS2类涂层能在刀屑、刀工接触区生成具有层状结构的转移膜,润滑效果良好。但是MoS2、WS2本身具有的层状结构使该类涂层硬度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自润滑的要求。在MoS2、WS2涂层中加入Ti、Cu、Cr等金属元素以及C、N等非金属元素可提高MoS2、WS2涂层的硬度。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68975.3”报道了自润滑复合软涂层刀具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刀具表面涂覆MoS2/Zr/Ti复合涂层来实现刀具的自润滑,但是这种涂层的硬度较低,自润滑涂层的有效作用时间比较短。文献[Tribology International 47(2012)188-193]报道了在钢基体表面涂覆W-S-C涂层来制备自润滑涂层,但是并没有在涂层中加入Cr、Ti等金属元素,涂层硬度提高有限,仍难满足切削加工要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MoS2、WS2类自润滑涂层硬度较低的不足,提供一种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及其制备工艺。
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通过加入金属元素Zr和非金属元素C,提高WS2涂层硬度,涂层硬度提高机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Zr元素的加入使WS2晶格发生畸变,产生固溶强化;(2)C元素的加入使WS2晶格发生畸变,产生固溶强化;(3)C元素的加入能与WS2中的W元素生成WC硬质和金相;(4)C元素、Zr元素的加入能在涂层沉积过程中生成ZrC硬质合金相。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在保证自润滑作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提高涂层刀具的切削性能;制备工艺能方便地生产出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刀具基体材料为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具表面为W-S-C-Zr自润滑涂层,W-S-C-Zr自润滑涂层与刀具基体之间为Zr过渡层。
制备所述的W-S-C-Zr自润滑涂层刀具的方法是:沉积方式为多弧离子镀沉积Zr过渡层+中频溅射沉积W-S-C-Zr自润滑涂层,其制备工艺步骤为:
(1)制备W-S-C-Zr复合靶:用数控加工方法在直径为101.6mm、厚度为5mm的C靶的溅射区域中心位置均布加工出10~15个沿圆周分布的盲孔,盲孔的直径小于溅射区域的宽度,盲孔的深度为3mm;在加工的盲孔内间隔放入与盲孔直径相同、厚度为5mm的C圆片、WS2圆片和Zr圆片;
(2)在镀膜机中频磁控溅射靶安装位置安装一个Zr电弧靶,两个W-S-C-Zr复合靶;
(3)前处理:将刀具基体表面抛光至镜面,去除表面污染物,依次放入酒精和丙酮中,超声清洗各25min,去除刀具表面的油污,充分干燥后迅速放入镀膜机真空室中,抽真空使真空室本底真空为7.0×10-3Pa,加热至150~250℃,保温30min;
(4)离子清洗:通Ar气,气压为1.5Pa,开启脉冲偏压电源,电压为800V,占空比为0.2,辉光放电清洗15min;降低偏压至300V,占空比为0.2,气压降至0.5Pa,开启离子源,开启电弧源Zr靶,电流调至60~65A,离子清洗2~3min;
(5)沉积Zr过渡层:Zr靶电流调至70~75A,电弧镀Zr 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5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冲击式除尘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