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82176.8 | 申请日: | 201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7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毛国柱;朱德成;郭华;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人工 污染物 迁移 转化 室内 模拟 装置 | ||
1.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槽、降水模拟装置、造波器和作为预埋井进行使用的井管,其中:
所述井管是对实验室常用的普通PVC井管进行改进而成,在所述井管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双孔橡胶塞,一个孔作为进、出气口;一个孔作为抽水软管插入孔;在所述井管的下部设置有花管段,所述花管段的井管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孔;在所述井管下部花管段的井管内部圆周上设置有吸水层圆环体,吸水层圆环体内部填充有吸水材料,外部包裹有滤膜,以起到透水和阻隔含水介质作用;在井管花管段的下部设置有过滤层并进行封口,过滤层上壁用大孔硬质塑料,下壁用小孔硬质塑料,上下口孔径尺寸以放入的粗砂为准,中间放置大孔径砂粒;
所述反应槽的两端通过隔板分别隔出槽首、槽身以及槽尾三个部分,其中槽首和槽尾分别与淡水供给系统、海水供给系统相连,并通过液位仪和调节装置实现侧向水位及水流流速的实时调控;
所述造波器与海水供给系统相连,通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从而真实反映海浪对咸淡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所述降水模拟装置设置在模拟装置的上方,通过喷淋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控制流量研究降水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从槽首、槽身到槽尾,沿着水流流动方向,在装置一侧的上、中、下游分别安置连通器,通过连通器反应装置内部的水位高度;
所述槽身部位装填有土壤层,并在装填过程中预设有不同深度的预埋井,通过抽取预埋井中的液体可测试其中的污染物以及其他指标,为后期数值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为PVC管,内径Ф=14mm;抽水软管使用与蠕动泵配套的16#软管;花管段网孔孔径:2mm,设置高度:5cm,孔间距:3-7mm随机设置;抽气孔孔径:5mm;吸水材料层包裹的滤膜孔径20μm,厚80μm,可以防止侧面的含水介质进入井管内部并被抽出;花管下部过滤层层高:2cm,上壁大孔径:3mm,下壁小孔径:1mm,上下壁面用硬质塑料制作;中间填充粗砂粒,粒径2-4mm,较大粒径先填充在下部,之后用较小粒径填充,这样可起到防止井管下端含水介质进入井管内部并被抽水管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带有孔的有机玻璃板,并采用编织物进行覆盖,以实现装置两侧的淡水、海水穿透土壤在土壤中发生交互作用而防止土壤堵塞进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井为3行8列,共计2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的框体选用加厚不锈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井管的人工岸带污染物迁移转化室内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的框体选用340型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1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