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管双洞矩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2024.8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东;张存;彭红霞;覃伟;谭满生;贺维国;徐韬;陈长江;黄波;何永利;刘方明;岳长根;李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管双洞 矩形 盾构 隧道 衬砌 结构 及其 拼装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适用于矩形隧道的单洞双线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此种衬砌结构每环由14块衬砌块按序拼装而成,衬砌环宽度1.2m,衬砌环厚度0.45m;此种衬砌结构分为F型和R型两种不同分块形式,F型管片包含F右、F左两种不同方向的楔形类型,R型管片包含R右、R左两种不同方向的楔形类型;此种衬砌环采用F型和R型间隔拼装,以实现相邻衬砌环之间错缝拼装,分块之间、环与环之间采用斜螺栓连接。此种衬砌环通过F右、F左、R右、R左不同配比进行组合拼装,实现隧道直行和转弯。此种单洞双线衬砌能减小双线隧道间距,减小隧道顶部覆土厚度要求,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此种衬砌结构内部空间无多余死角,提升隧道空间利用率;此种衬砌结构对上部覆土厚度要求低,能减小隧道埋深和纵坡,提高隧道适用范围;此种隧道衬砌结构采用错缝拼装,结构整体性、防水效果好,结构受力明确、无受力薄弱环节,解决类似双圆盾构背土问题;此种衬砌具有双面楔形量,有利于控制隧道转弯;此种衬砌结构拼接采用斜螺栓连接,安装简便且受力合理。采用此种隧道衬砌结构及拼装方法,在城市空间狭窄、覆土较浅的条件下具有极大优势,在节约和利用地下空间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盾构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管双洞矩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隧道技术由于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机械化施工速度快、适于各种埋深、安全性高等特点,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和水下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大多采用圆环形衬砌,此种圆环形衬砌具有预制拼装简单、结构受力好等优点;但是圆环形隧道衬砌结构在内部空间利用率上并不高,隧道顶底部和两侧均存在较多未利用区域,特别在单管双洞隧道中由于隧道直径太大,空间利用率更低;圆环形隧道衬砌为满足使用阶段内部空间的限界要求,直径往往都很大,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对上部覆土厚度也有较高要求;从断面的有效利用率看,矩形隧道断面比圆形断面更合理,在有效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显然矩形断面的外包尺寸比圆环形隧道外包尺寸要更小,占用地下空间更少,隧道顶覆土厚度要求更小。在地下空间狭窄、隧道覆土较小或者隧道线路受到四周环境限制的条件下,圆形隧道衬砌适应性差、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明显较低。
为解决隧道衬砌空间利用率问题,矩形隧道在我国得到较大发展,上海、广州、宁波、郑州等城市均有采用矩形顶管掘进机施工的成功案例,但矩形盾构隧道案例较少,且仅为单管单洞隧道、断面尺寸小、长度短。对于类似长度长、断面尺寸大的单管双洞矩形隧道,在国内研究很少。
为解决矩形盾构隧道受衬砌结构预制拼装和施工空间限制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分块和拼装方法为错缝拼装和通缝拼装两种方式。通缝拼装对相邻管片的分块要求低,因此管片类型少、管片分块数量少,但是隧道整体性能较差、防水性能薄弱;错缝拼装对相邻管片的分块要求高,为了实现隧道转弯,往往需要多种类型的衬砌和分块,给管片的预制拼装带来极大不便,但是错缝拼装使得矩形隧道结构受力更合理、防水性能更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管双洞矩形盾构隧道的衬砌结构及其拼装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拼装方式不够完善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2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