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81267.X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1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胡保刚;贾艳秋;仝秋红;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1/12 | 分类号: | B23K31/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式板间 焊缝 测量 装置 | ||
1.一种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套(1),导套(1)内安装有在能够沿着导套(1)运动的运动导筒(2),运动导筒(2)上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3),位移传感器(3)的端部安装有与工件(5)接触的滚轮(4),滚轮(4)在运动导筒(2)的带动下沿着工件(5)表面运动,滚轮(4)接触到工件(5)上的焊缝表面凸起(6)时滚轮(4)的高度发生改变,将焊缝表面凸起(6)的余高转换成位移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的改变,根据位移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的改变获得板间焊缝余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传感器(3)包括绝缘的传感器壳体(3-1),从传感器壳体(3-1)外侧插入一根贯通传感器壳体(3-1)两端的能够相对于传感器壳体(3-1)运动的顶杆(3-2);
传感器壳体(3-1)内的顶杆(3-2)上套有压缩弹簧(3-3),压缩弹簧(3-3)的一端顶在传感器壳体(3-1)一端的内壁上,压缩弹簧(3-3)的另一端顶在固结在顶杆(3-2)上的导电的滑片(3-4)上;
传感器壳体(3-1)内与顶杆(3-2)平行固定安装有金属杆(3-5),滑片(3-4)与金属杆(3-5)接触能够相对滑动;
金属杆(3-5)两端的输入端(3-6)上加载基准电压,滑片(3-4)上连接有输出端(3-7),当顶杆(3-2)端部受压带动滑片(3-4)移动时,输出端(3-7)和一个输入端(3-6)之间会产生一个与顶杆(3-2)位移相对应的位移信号输出电压,根据位移信号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的比值来确定顶杆(3-2)的位移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导筒(2)一侧开放,运动导筒(2)内设置有条形齿(7),运动导筒(2)通过驱动电机(8)带动,驱动电机(8)的转轴上安装有齿轮(9),齿轮(9)与条形齿(7)啮合带动运动导筒(2)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9)上局部加工有齿,所述的运动导筒(2)内壁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条形齿(7),齿轮(9)与运动导筒(2)内壁上侧的条形齿(7)啮合使得运动导筒(2)沿着一个方向运动,齿轮(9)与运动导筒(2)内壁上侧的条形齿(7)啮合至极限位置时齿轮(9)上的齿与运动导筒(2)内壁上侧的条形齿(7)脱离;
驱动电机(8)继续转动时,齿轮(9)上的齿与运动导筒(2)并且与内壁下侧的条形齿(7)啮合,驱动电机(8)继续转动使得运动导筒(2)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循环往复,使得运动导筒(2)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实现往复运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式板间焊缝余高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机(8)的运动通过间歇控制机构(10)来控制;
所述的间歇控制机构(10)包括为各个元器件供电的电源模块(10-1),还包括接触开关(10-2)、安装在驱动电机(8)的变速器(11)的输出轴上的凸轮盘(10-3)、间歇控制器(10-4)和控制驱动电机(8)启停的继电器(10-5);
接触开关(10-2)安装在凸轮盘(10-3)一侧,转动时凸轮盘(10-3)的凸起能够触发接触开关(10-2);
接触开关(10-2)控制间歇控制器(10-4)和继电器(10-5)的交替通断,接触开关(10-2)被凸轮(10-3)的凸起挤压时间歇控制器(10-4)导通,继电器(10-5)断电;接触开关(10-2)与凸轮(10-3)脱离,处于非挤压状态时,间歇控制器(10-4)断电,继电器(10-5)导通;
间歇控制器(10-4)与继电器(10-5)相连,在接触开关(10-2)使得继电器(10-5)处于断电状态时,间歇控制器(10-4)使得继电器(10-5)延迟导通,从而控制驱动电机(8)沿着同一个旋转方向间歇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12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