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81108.X | 申请日: | 2015-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敬;松田贵治;泷泽和宏;高见沢和俊;青柳雄二;中谷内胜司;米田惠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机械 接头 以及 连接 方法 | ||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机械接头,其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以及导入机构,其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供所述光纤插通的插通部,在该插通部内将所述折射率整合体形成为膜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具有插通基部、和内径比所述插通基部大且在所述框体的一方的面具有开口的扩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与开放面接合而形成,所述开放面是在所述插通基部与所述扩径部之间面对所述开口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的肖氏硬度E在3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的厚度在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心槽的、比所述槽部靠所述光纤的对接位置侧的位置形成与所述槽部相邻的切口,
所述切口以扩大所述调心槽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光纤偏离所述槽部0.2mm~1mm而对接。
9.一种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
该机械接头与导入机构一起使用,该导入机构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10.一种光纤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机械接头和导入机构,所述机械接头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所述导入机构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所述机械接头中,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使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导入机构将两根所述光纤导入所述调心槽时,将两根所述光纤中的一方的光纤从所述元件的一端侧导入所述调心槽,并将所述一方的光纤的前端固定于所述一对元件之间后,
将两根所述光纤中的另一方的光纤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侧导入所述调心槽,从而使所述另一方的光纤隔着所述折射率整合体与所述一方的光纤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藤仓;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811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石墨烯太赫兹调制器
- 下一篇:天气预报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