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槽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8608.8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6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奉仲;吕冬强;马磊;赵元宾;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25/04 | 分类号: | F28F2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位 水冷 集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和原子能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减小高位收水冷却塔收水区域阻力,继而减小整塔通风阻力,增大整塔通风量从而降低出塔水温的技术。
背景技术
高位收水冷却塔取消了常规湿冷塔底部的集水池,大幅缩短了雨区范围,在塔内进风口以上的位置装设了集水装置。循环水流经填料被冷却后被安置于填料底部的集水装置收集,由集水装置所收集的循环水汇集到汇水沟,再输送到循环水泵房,后经过循环水泵送回主厂房。
由于高位收水冷却塔于进风口上部装设集水装置,和传统的湿式冷却塔相比,集水装置的布置一定使得整塔的通风特性和阻力特性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冷却塔的进风量以及冷却塔的通风量,进而会对出塔水温产生影响。
现有高位收水冷却塔的集水装置都只强调收水效果,并没有考虑如何减小集水区域的阻力。如图1所示,目前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装置集水槽,气流流过集水装置时,由于集水槽结构的影响,流道有突然扩大的部位,造成气流流经集水装置时流动路径突然改变产生空气旋涡,局部损失较大,使得阻力较大。另外,经过填料后的循环水经过集水斜板向下流动,进入集水槽时,会在集水槽上缘向外溅水,造成循环水损失。
在专利[201310631563.6]中公开了一种,高位集水冷却塔集水装置及其防溅材料,该专利是通过一种优化的防溅材料确保溅落量并降低了造成污染。该专利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并没有对集水装置的结构给出优化,使得气流在经过集水装置时局部损失较大,造成阻力较大。并且该专利只提出了防溅效果,并没有解决循环冷却水在经过集水斜板向下流动可能流出集水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设备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装置集水槽,可以减小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区域的阻力,进而减小整塔阻力,增大塔内通风量,降低出塔水温,提高高位塔的冷却效率,并可以防止溅水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集水槽,包括外壁、内壁和导流挡水板,所述内壁的顶部沿着与水平方向呈角度α的方向向斜上方延伸,所述导流挡水板位于所述外壁顶部,导流挡水板的导流部分沿着与内壁顶部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且导流挡水板的导流部分与水平方向呈角度β,所述的角度β大于角度α。
所述的角度β=α+θ,θ为0°~5°。
所述导流挡水板延长线等于或者高于所述集水槽内壁斜上方延伸部分。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的纵切面呈矩形或翼型。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在宽度方向的距离能覆盖集水槽形成的旋涡的尺度,导流挡水板的长度与集水槽长度相等。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板厚等于或者小于集水槽侧壁的壁厚。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包括一个倾角为β的倾斜板和与倾斜板底部相连的竖直板,所述的竖直板与集水槽的外壁的外侧或内侧相连,所述的倾斜板为导流挡水板的导流部分。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包括一个倾角为β的倾斜板和与倾斜板底部相连的竖直板,所述的竖直板底部设有一个竖直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卡装在集水槽的外壁上,所述的倾斜板为导流挡水板的导流部分。
所述导流挡水板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集水槽外壁上,或直接与外壁为一体。
所述的导流挡水板包括一个倾角为β的倾斜板,所述的倾斜板与集水槽外壁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倾斜板为导流挡水板的导流部分。
本发明为了抑制集水槽上部旋涡,本发明在每一集水槽外壁均设置导流挡水板,根据空气流入集水区域时的速度以及气水比造成的空气旋涡尺度的影响区域决定导流挡水板的宽度,使导流挡水板能覆盖所能产生的最大旋涡。
为了起到防止溅水的作用,导流挡水板与水平所呈角度β与集水槽内壁与水平方向所呈角度α的关系为:β=α+θ,其中θ为0°~5°;0°为最佳角度,使得导流挡水板与集水斜板倾斜方向一致,此时阻力减小程度最小,5°为导流挡水板相比集水斜板可以多偏移程度的最大值,当大于5°时,导流挡水板相比集水斜板过大的偏移角度也会引起阻力的增加。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导流挡水板,对流经集水区域的空气产生导流作用,减小空气流经集水区域时的局部损失,减小阻力,并使得冷却水流经集水斜板后完全进入集水槽内,不会滴溅到集水槽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86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箭发射平台的8支点调平方法
- 下一篇:超薄热管用复合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