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验室设备定位跟踪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7840.X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1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然;孔令刚;谭成宇;曹利波;付建涛;卫文慧;何洋;刘靖琪;孙健;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设备 定位 跟踪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设备定位跟踪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是科技的产出地,国家对其投入非常大。如今很多大学的实验室都是老师与研究生日常工作研究的场所,而在这其中,如何对实验室内的设备进行管控成为了一大难题,常见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定保管人机制,然而设备很容易在当在未通知保管人时被人随意移动,保管人往往不清楚设备的具体位置;设定清点机制,该机制比较浪费用户的时间成本,建立借出管理记录本,需要靠用户自觉记录,并定期追查设备位置,然而,用户在借用设备后,往往不记得按时归还。
针对这一难题,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很多实验室管理设备或系统,然而现有的实验室管理的设备或者系统存在诸多缺点。如专利名称为“基于RFID的企业固定资产防转移监测系统”(申请号:201210595865.8)。该专利实质上是通过手持的读写器对贴有无源电子标签的固定资产进行巡检,巡检人员在使用手持的读写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时,效率低下,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专利名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申请号为201310321773.5),该专利通过射频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跟踪管理,和在线监控,但无法解决阅读器读写距离有限,出现漏读问题,当通过增加读写器功率加大读写范围时,会错误的读取其他实验室内的标签,造成设备定位不准确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实验室设备定位跟踪管理方法,包括
a、在每个实验室设备上安装跟踪单元;
b、所述跟踪单元发送自身身份信息,并接收其他跟踪单元发送的身份信息;
d、服务器通过传输单元查询设备上跟踪单元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设备位置。
进一步,在步骤d之前还包括
c、步骤b中所述跟踪单元组成区域网络,所述区域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跟踪单元被区域中继覆盖。
进一步,步骤b还包括跟踪单元接收最近的其他设备的跟踪单元发送的信息后,如果是非重复信息,则将所述信息进行存储,如果是重复标签信息,则将其忽略。
进一步,所述跟踪单元定时发送自身信息以及存储的所接收到的其他跟踪单元信息。
一种实验室设备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包括设备跟踪单元、传输单元和服务器,所述设备跟踪单元设置于实验室设备用于对设备进行跟踪定位,所述设备跟踪单元通过传输单元与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输单元包括区域中继和传输分站,所述区域中继设置于实验室,用于接收跟踪单元发送的信息并与传输分站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区域中继的接收范围为实验室内部。
进一步,所述区域中继设有无线传输模块Ⅰ和无线传输模块Ⅱ,所述无线传输模块Ⅰ用于接收跟踪单元发送的信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Ⅱ用于与所述传输分站进行数据交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设备互联,每个设备跟踪单元均可接收有效距离内其他设备跟踪单元,并将接收到的设备跟踪单元发送至区域中继,延伸了区域中继的接收范围,有效的解决了区域中继漏读问题;并且区域中继具有两个独立的传输模块,区域中继采用功率控制,能够根据实验室大小调节接收设备跟踪单元的阅读距离,避免错读其他实验室内的标签信息。该系统能够准确、快速的实现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查找和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实验室设备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包括设备跟踪单元、传输单元和服务器,所述设备跟踪单元设置于实验室设备用于对设备进行跟踪定位,所述设备跟踪单元通过传输单元与服务器连接。设备跟踪单元通过粘贴或其他方式固定于被管理设备表面,由控制器、电源模块和射频模块Ⅲ组成,能够与其他设备跟踪单元自动组网,且具有静态存储功能,能够存储其所代表设备的唯一性信息,以及存储网络内的其他设备跟踪单元的标签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7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