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力升降堰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77179.2 | 申请日: | 2015-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珠;陈文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42 | 分类号: | E02B7/42;E02B7/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 地址: | 225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设施,特别涉及一种蓄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建设中,常采用蓄水装置对水位进行调节,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蓄水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升降运动的,通过门体升降运动打开或关闭闸门。还有一种是钢坝,其在河道两侧设置闸墙,河道底部位于闸墙之间设置有若干铰座,底轴穿过铰座设置,底轴两端穿过闸墙伸入到启闭机室内,门叶固定在底轴上,启闭机室内的启闭机与底轴端部安装的拐臂相连。其通过启闭机驱动拐臂运动,拐臂带动底轴转动,从而带动门叶立起或放倒,实现蓄水或放水。当河道较宽时,还需要在河道中间设置中墩,中墩内也需要设置启闭机。此外,还有弧形门、人字门等结构,其门叶安装在转轴上,通过转轴转动,驱动门叶旋转,达到关闭闸门的目的。上述蓄水装置,均需要强大的动力装置,例如启闭机、卷扬机等驱使门叶转动,实现蓄水或放水。其不足之处在于:这些装置的建造和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运行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力升降堰,使其能利用水压实现门体的升降运动,以达到降低成本及节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力升降堰,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闸墙,闸墙之间设有门体,门体经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河道底部,所述门体的纵断面上包括一条挡水段和至少一条径向封闭段,径向封闭段连接在所述挡水段和转轴之间;河道的底部设有门库,门库两端延伸至闸墙,所述门库上部开口,门体安装在开口处,门体与开口之间以及门体与闸墙之间经密封件密封连接,门库内设有接通门体下侧空间的进出水口;门体与门库之间或门体与闸墙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本发明工作时,通过进出水口向门库中充水,水压迫使门体绕转轴转动,使得门体升起,挡水段可拦阻水流,实现蓄水;通过进出水口将门库中的水排出,门体在自重作用下落下,可实现放水;通过特定水流量的控制,使进入门库中的水和泄漏的水量相等,可以使门体悬停在任意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水力控制门体的升降,无需设置启闭机或卷扬机等设备,仅需简单的水泵即可控制门体升降运动,更为重要的是,当上下游水位达到一定落差时,通过控制上游与进出水口直接接通,或上游河道的水经密封件向门库中泄漏,使得上游河道的水压直接作用在门体上,可在没有任何外界动力的情况下,将门体保持在升起位置。而将门库中的水压卸压后,门体可在自重作用下降下,实现放水。当门体处于限位位置时,如上游水位持续上涨,门顶可以溢流过水。门体放下时,可全部进入门库中,河道的水流可毫无阻碍地通过门体上方。该装置不仅建造成本低,无需设置中墩,管理成本也很低,其操控方便,运行能耗低。该装置可用于各种河道水位的调控。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支撑件起加强作用,保证挡水段和径向封闭段形成具有较好刚度的整体;在位于上侧的支撑件上设置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可以使挡水段对应的空间与门库通连,这样作用在挡水段上的压力较小,水力主要由上侧的支撑件承受,可大大降低门体的自重,节省建造成本。还可以具有如下方案:所述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下侧的支撑件上设有面板形成径向封闭段。还可以是:挡水段的上下两端均与转轴之间经支撑件相连接,位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撑件上均设有面板形成两道径向封闭段,两道径向封闭段与挡水段之间形成密闭腔。密闭腔可以形成与门体自重相互抵消或部分抵消门体自重的浮力,使得门体开关更加方便。该密闭腔上还可以设置与河道上游或下游或门库接通的连通阀。通过开启或关闭连通阀,可以调控门体浮力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挡水段的中部与转轴之间经径向封闭段相连。该方案可进一步节省材料。
本发明中,挡水段优选为圆弧形,转轴设置在所述圆弧形的圆心位置。该方案易于实现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71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预应力锚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堤坡面围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