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76180.3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4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灿;吴汉俊;陈锦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景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罗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位 摄像机监测 汽车车牌 遮挡 车牌 判定 车牌识别 技术手段 设备安装 因素影响 准确率 车头 车尾 建模 预设 摄像机 成像 报警 局限 记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使用车位线摄像机监测预设的车位线是否被遮挡,如果未遮挡,判定车位未被使用,车位线被遮挡,则进入下一步骤;使用车牌摄像机识别汽车车牌,如可以识别到汽车车牌,则判定车位被占用,将车牌记录于系统当中,如无法识别汽车车牌,则发出报警提醒值班人员查看车位情况。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和系统,采用车位线和车牌识别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识别准确率高,设备安装方便,不需局限于只能安装于车头或车尾的位置,不易受光线等外观因素影响成像,建模简单,成本较低,性能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车辆越来越多,存在很多随便停车的情况,相关部门也推出了路边停车位,来管理车辆停车问题,也就引来了怎么管理这里停车位问题。
现有的路边停车位管理的方法是通过地磁或地感线圈来监测停车位是否有物体占用的,地磁或地感线圈是通过不停发送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存在物体阻挡了信号的环流,如果阻挡了则存在物体占用车位,则发送消息通知巡检人员来管理车位,这样则每隔几条道路就需要一个人来管理车位,而通过摄像机就能大量减少此种情况,管理人员只要在终端看视频图片等就能第一时间了解该车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视频图片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停在该车位车辆的司机的权益。
但是如果使用传统摄像机,则只能通过视频数据来监控车位,这样每个车位都需要有人经常盯着,这样同样有一定人员消耗,所以行业内提出了摄像机智能识别的方法,但目前的方法都不适用于路边停车。
目前市场存在的智能识别算法有车辆外形识别算法,车牌识别算法。
车辆外观识别算法通过对于汽车的外形进行建模,特征统计,实现算法,通过视频数据对图像进行算法分析,分析车位是否存在车辆。
车牌识别算法是通过对汽车的车牌进行建模,字体颜色匹配等方式实现算 法,通过视频数据对图像进行算法分析,分析出图像中的车牌号码。
通过车辆外形识别算法来识别停车位是否存在车辆的情况一般只能适用于室内停车场,其不足之处有:1.车辆识别对图像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有光线直射车辆造成反光等外带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其识别率;2.车辆识别智能只能是正对着车头或车尾的情况,才能识别率比较高,因为车的外形实在太多了,如果从侧面去识别,建模的难度大大提高,准确度也不够理想,目前行业最好的标准也还达不到可以提供给公众使用的程度。
通过车牌识别去判断是否有车辆,该方法在正常车辆的时候驶入驶离停车位时可能适用,但也有以下不足:1.在新车没有车牌的情况下无法识别到车辆占用;2.车牌反光性很强,在有光线直射车牌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都看不到车牌,更不能识别到车牌;3.车牌识别在业界存在车牌与镜头角度的问题,如果存在角度太大,即不是正面面对镜头的,车牌在视频成像中将变形,当变形到一定程度,将识别不出准确的车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车位线摄像机监测预设的车位线是否被遮挡,如果未遮挡,判定车位未被使用,车位线被遮挡,则进入下一步骤;
使用车牌摄像机识别汽车车牌,如可以识别到汽车车牌,则判定车位被占用,将车牌记录于系统当中,如无法识别汽车车牌,则发出报警提醒值班人员查看车位情况。
优选的,在上述的一种利用摄像机监测车位使用情况的方法中,所使用车位线摄像机及车牌摄像机均为红外线摄像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景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景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61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