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4698.3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4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小曼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侯来旺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表面 装饰 油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
背景技术
弹性漆采用高弹性合成树脂乳液制成,具有较高的回弹性,柔韧性和伸长性,漆拉伸强度和延展性高,又称为弹性油墨,主要用于电子产品、电器外壳的表面装饰。
在涂完弹性漆之后,需要在电子电器外壳上印刷色彩丰富多样的图案。目前市场上的普通油墨与弹性漆的附着力很差,存在弹性漆上的油墨变色、褪色、涂层脱落等问题。同时人们对印刷图案的耐候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证良好附着力的同时,还要求弹性漆表面用的油墨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而现有的用于弹性漆表面的油墨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极大限制了弹性漆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化速度快、附着力强、耐候性好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0~30份、改性环氧树脂10~25份、紫外光引发剂1~10份、表面活性剂2~8份、消泡剂3~7份、纳米碳酸钙5~15份、附着力促进剂2~6份、增稠剂1~5份、溶剂25~35份。
优选的,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芳酰基膦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聚山梨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氯醋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丁醇、乙酸丁酯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采用UV固化交联,具有固化速度快、固化时间短、附着力强和耐候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弹性漆的表面装饰印刷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0~30份、改性环氧树脂10~25份、紫外光引发剂1~10份、表面活性剂2~8份、消泡剂3~7份、纳米碳酸钙5~15份、附着力促进剂2~6份、增稠剂1~5份、溶剂25~35份。
本发明制备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具有固化速度快、附着力强、耐候性好等优点。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30份、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10份、二苯甲酮10份、脂肪酸甘油酯 2份、乳化硅油7份、纳米碳酸钙5份、氯醋树脂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丁醇35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0份、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25份、2,4-二羟基二苯甲酮10份、脂肪酸山梨坦2份、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7份、纳米碳酸钙5份、氯醋树脂6份、羟乙基纤维素5份、乙酸丁酯25份。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5份、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17份、芳酰基膦氧化物5份、聚山梨酯5份、聚氧丙烯甘油醚5份、纳米碳酸钙10份、氯醋树脂4份、聚丙烯酰胺3份、丁醇30份。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2份、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11份、2,4-二羟基二苯甲酮2份、脂肪酸山梨坦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份、纳米碳酸钙6份、氯醋树脂3份、聚乙烯醇2份、丁醇26份。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弹性漆表面装饰用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28份、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23份、芳酰基膦氧化物9份、聚山梨酯6份、聚氧丙烯甘油醚6份、纳米碳酸钙13份、氯醋树脂5份、聚丙烯酰胺4份、丁醇33份。
实施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小曼,未经郭小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4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