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支撑装置的制作工艺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72965.3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丁春雷;仕玉福;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鸿森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装置 制作 工艺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支撑装置的制作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在阀支撑装置的制作过程中,现有技术工艺流程工序设计不合理。对原材料达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设备利用的不够合理,致使能源闲置,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现有生产攻丝工序不完善,经常出现螺纹偏移、检验不畅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针对于以上所述的相关生产弊端,应尽早调整技术流程,改善工艺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阀支撑装置的制作工艺流程,该流程对阀支撑装置板件的毛坯尺寸进行了设计,利用剪板机下料,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材料利用率;对模具工作参数和设备参数进行对应计算,保证合理使用,避免造成能源浪费;对冲压工序通过技术论证,针对工序的先后顺序和工序的合并等问题进行调整或改进;对翻孔工序,利用压床直接进行翻孔,缓解了以往先冲孔再翻孔造成的生产缓慢的问题;对攻丝工艺工序进行调整,在翻孔基础上进行攻丝,保证了丝锥与底孔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了螺纹圈数,获得了良好的攻丝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支撑装置的制作工艺流程,所述工艺流程利用剪板机进行下料,利用压床进行模具折弯和翻孔,利用攻丝机进行攻丝,所述压床的功率范围为5-20KW/h;所述工艺流程包含如下工序:
工序1. 根据工件结构利用剪板机下料,形成矩形毛坯;
工序2. 利用压床对矩形毛坯进行模具冲孔和翻孔,切冲时间为15-38秒;
工序3. 利用攻丝机对矩形毛坯进行攻丝;
工序4. 利用压床对矩形毛坯进行模具压筋和弯曲,停留时间为15-38秒;
工序5. 利用压床对矩形毛坯的长边进行模具折弯,停留时间为15-38秒;
工序6. 利用压床对矩形毛坯的一个短边进行模具折弯,停留时间为15-38秒;
工序7. 利用压床对矩形毛坯的另一个短边进行模具折弯,停留时间为15-38秒,形成工件;
工序8. 对工件酸洗磷化,时间20-30秒;
工序9. 装车入库。
对于工序(1)通过对原材料合理的分析,利用剪板机下料,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很大程度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对于工序(2)利用压床直接进行翻孔,充分的利用了现有设备的特性,一次成型,避免了能源的闲置,增强了工艺流程的合理性。
对于工序(3)在翻孔基础上进行攻丝,保证了丝锥与底孔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了螺纹圈数,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攻丝质量。对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起到了很大作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2)本发明调整了生产工序,增强了工艺的合理性。
3)本发明改善了产品的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工序1.剪板机下料。
工序2.模具切冲。(设备JG21-160A压床,主电机功率15KW/h)(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3.攻丝。(规格M6,数量4处)
工序4.模具压筋弯曲。(设备JG21-160A压床,主电机功率15KW/h)(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5.模具折弯。(设备JG21-160A压床,主电机功率15KW/h)(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6.模具折弯。(设备Z1-100压床,主电机功率7.5KW/h)(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7.模具折弯。(设备Z1-100压床,主电机功率7.5KW/h)(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8.酸洗、磷化(生产效率 1次/30秒)。
工序9.装车入库。
现有工艺流程:1.节省原材料、节约能耗(工序1节省原材料34%;工序2节约能耗47%)。2.提高工作效率(工序2达到54%);2.提高产品合格率(工序3达到72%)。
实施例2:
工序1.剪板机下料。
工序2.模具切冲。(设备JG21-160A压床,主电机功率15KW/h)(生产效率 1次/22秒)
工序3.攻丝。(规格M6,数量4处)
工序4.模具压筋弯曲。(设备JG21-160A压床,主电机功率15KW/h)(生产效率 1次/27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鸿森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鸿森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2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孔板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吊篮式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