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70671.7 | 申请日: | 2015-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山;陈艳秋;黄利;王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焦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煤焦化废水主要来自煤高温裂解和荒煤气冷却产生的蒸氨废水、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粗苯终冷水、粗焦油加工、苯精致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洗涤废水。煤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多变,其水质随原煤的组成和炼焦工艺而变化。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氨氮和许多微生物难以降解的杂环化合物,如萘、喹啉等,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是大量氨盐、硫氰化物、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除酸类外,还有单环及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杂环化合物等。对环境有较大危害,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焦化废水具有以下特点(①水质变化幅度大,如氨氮变化系数有时可高达2.7,②有机物含量高,③C/N值低,微生物营养不足,④废水毒性大,其中氰及芳环、稠环、杂环化合物都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我国煤焦化废水治理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由于煤质的不同,国外先进治理技术也得不到应用,目前焦化废水污染治理不容乐观,全国煤焦化废水治理中有80%的企业存在着氨氮和COD排放不达标的情况,煤焦化废水治理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清洁煤转换技术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煤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氨气吹脱池、氨气吸收池、气浮除油池、废水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电解池、填料式缺氧厌氧反应池和反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所述的氨气吹脱池底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连接有水泵,进水管出口处设有布水三角锥,水泵进水口前设置有脱氮助剂添加计量系统,氨气吹脱池的中部设有碱液添加入口,氨气吹脱池的上部设有pH值测量装置,氨气吹脱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系统,氨气吹脱池的出水口处设有气液分离器,氨气吹脱池的上盖设计成圆锥形,圆锥形顶部设有氨气收集管,氨气收集管中设置有用于排出氨气的风扇,氨气收集管与氨气吸收池连通,氨气吹脱池的出水口上部设有溢水堰,溢水堰连接废水调节池的进水管。
所述的脱氮助剂添加计量系统添加的脱氮助剂按质量比计由20-60%丁酮、20-60%的聚乙烯多胺盐类,20-40%的羟乙基纤维素醚和20-50%的次氯酸钠混合而成,脱氮助剂的加入量为20-50ppm。
所述的氨气吸收池内有质量浓度为2-4%的硫酸溶液,吸收氨气后生成硫酸铵回用。
所述的气浮除油池包括进水管和用于排出处理后水的出水管,所述的气浮除油池从下至上依次为混合区和分离区;所述的分离区包括集水区和位于集水区内的集油集渣区;所述气浮除油池的混合区的下部设置有曝气盘,所述的曝气盘的上方设有布水管,所述的布水管连接进水管,所述的曝气盘通过曝气管连接有气浮除油池外的风机;所述的分离区内设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的三相分离器包括导流板和位于导流板下方与导流板配合使用的三角导流环,所述的三角导流环安装在气浮除油池的内壁上,所述的导流板的上部与分离区的形状相同,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呈喇叭状,所述的导流板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三角导流环的内径;所述的分离区外壁的上部设有溢水堰,所述的溢水堰与出水管相连;所述的集油集渣区布设有油渣刮板和油渣槽;废水从下往上溢时,水、油与浮渣一起通过三角导流环进入导流板的下部,油与浮渣继续往上进入集油集渣区,水通过导流板与三角导流环之间的间隙进入集水区;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布水管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或十字形状,布水管上具有水平辐射出水口;进一步,所述的曝气盘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
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搅拌混合区和沉淀区,搅拌混合区底部设有废水进水管,中上部设有药液添加系统,在搅拌混合区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与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三相分离器,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溢水堰,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0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