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铁锰氧化物制粒为载体的除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70469.4 | 申请日: | 2015-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3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曾辉平;赵运新;李冬;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28;C02F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物 载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以铁锰氧化物制粒为载体的除砷装置。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具有剧毒性的物质,自然因素和采矿、石油精炼、滥用农药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地下水系统砷污染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水砷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许多国家地下水中的砷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饮用水指标规定的10μg/L。水砷污染的重大影响在于目前分布在亚洲印度、孟加拉国、越南、中国内蒙古以及非洲加纳、美洲智利、阿根廷等地数以千万计偏远地区的居民由于缺乏集中式供水系统而仍然使用未经处理的砷污染地下水。依据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砷的最高含量为10μg/L,我国农村饮用水砷污染涉及人数达900万之多。
无机砷的种类等因素决定了砷的毒性和稳定性,自然环境中砷多以+3价、+5价存在。目前水中除砷技术主要有共沉淀、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法和生物法等,这几种技术中吸附法可以对饮用水中的砷进行比较有效的去除且吸附剂可以再生,综合环保、成本和效率等因素考虑,吸附法已成为水体除砷最为适用的方法,尤其考虑其操作要求低,适合用于偏远农村的小规模净水。大多数吸附剂对毒性较大的As(Ⅲ)不能完全去除,活性氧化铝是使用较广效果较好的吸附剂,但其存在铝离子渗出问题。从吸附剂除砷效果、最适宜PH值及其他参数的控制考虑,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偏好铁锰氧化物吸附除砷,包括铁矿物、披覆氧化铁石英砂等。本发明装置采用铁锰氧化物制粒作为载体用作水质除砷吸附剂,该铁锰氧化物制粒来自除铁除锰水厂污泥的资源化。铁锰氧化物制粒作为吸附剂除砷时,充分利用锰氧化物对As(Ⅲ)的快速氧化以及铁氧化物对As(Ⅲ)和As(Ⅴ)的高效吸附实现As的高效去除。
本发明整合饮用水除砷及除铁除锰水厂铁锰污泥处置问题,旨在开发一种以铁锰氧化物制粒为载体的经济有效的除砷装置以解决饮用水砷污染净化问题,并为除铁除锰水厂铁锰污泥的资源化提供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缺乏集中供水系统的分布在广大高砷地下水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经济有效、操作方便的以铁锰泥制粒为载体的除砷装置。
本装置运用铁锰氧化物制粒作为除砷吸附剂;铁锰氧化物是收集除铁除锰净化厂反冲洗废水并固液分离而得,经过加工形成具有粒径为1.0~2.0mm和Fe:Mn质量比为5:1~20:1的铁锰氧化物制粒,铁锰氧化物制粒具有较强的As(Ⅲ)氧化及As(Ⅴ)吸附活性。
本除砷装置如图1、2所示,基本由圆柱形滤柱、水箱、管路阀门组成,滤柱高750~800mm,直径100~150mm,卵石形成的垫层厚度为50~100mm,滤层厚度为450~700mm,铁锰氧化物制粒粒径为1.0~2.0mm。本装置中铁锰氧化物制粒置于垫层之上,通过铁锰氧化物制粒为载体的滤层过滤除去地下水中的砷。过滤器采用两种不同的进水方式,上向流和下向流分别用于含砷地下水中污染物质铁、锰、氨氮含量较低和较高情况,其中较低时铁<1mg/L,锰<0.5mg/L,氨氮<0.5mg/L,较高时铁>3mg/L,锰>1mg/L,氨氮>1mg/L。当铁、锰及氨氮含量较低时采用上向流并通过底部放空操作进行逆向清洗;当铁、锰及氨氮含量较高时,过滤滤层容易堵塞,故采用下向流并配以反冲洗水泵进行必要清洗。
本发明采用的运行技术方案如下:
(一)上向流装置
1)关闭滤池底部管路放空阀门3,开启滤池底部管路进水阀门1,开启滤池顶部的管路出水阀门2;
2)原水从进水水箱5通过滤池底部进入滤柱,依次通过卵石形成的垫层、铁锰氧化物制粒滤料,在锰氧化物对As(Ⅲ)的氧化作用、铁氧化物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作用以及长期运行一个月之后滤柱中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中的砷得以深度去除,砷含量低于10μg/L,且铁、锰、氨氮含量均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经过滤装置处理过的水被收集在储水箱6,储水箱中的水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纯净,并通过用户用水阀4供用户随时取用;
4)过滤器每隔3~4周需进行清洗,关闭管路进水阀门1和管路出水阀门2,完全开启滤池底部排水放空阀门3,通过滤柱中存水反向排出进行逆向清洗,即完成过滤器的清洗;
5)若排放的清洗水中肉眼可见颗粒较多,可关闭管路放空阀门3,开启管路进水阀门1,向滤柱中进水至滤层以上100mm~150mm,重复步骤4;
6)进水水箱5每隔一个月清洗一次去除沉淀。
(二)下向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704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