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9682.3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国;祖雷;连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C2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化学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具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黑磷是磷同素异形体中最稳定的一种,它既不溶于有机溶剂,也不易燃烧及发生化学反应。它具有类似石墨的片状结构(波形层状结构),具有导电性,最高载流子迁移率达6.5万(石墨烯为10万)cm2/V.s。目前制备的少层磷烯场效应晶体管体现105左右的漏电流调制率(该值是石墨烯的1万倍)及良好的电流饱和效应,载流子迁移率可达1000cm2/V.s,这些性能远优于目前的过渡金属硫化物等二维纳米材料,因此有望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磷烯还体现负泊松比现象,良好的导热性能,热电性能,光伏效应,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偏振光响应,线性二向色性,高频振动纳米机电效应等。
现有技术中以黑磷为原料获得磷烯的主要方法是机械剥离法,但该方法的剥离效率极低且成本较高,因此不能作为规模化制备磷烯的有效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液相插层剥离法,但该方法仍然具有很多缺点,例如剥离时间长、磷烯产率低、分离及难以控制等问题,特别是因为使用了高沸点溶剂,致使磷烯的后续分离及纯化难度加大。上述两种制备磷烯的方法过程比较繁琐复杂,对设备及材料的要求较高,耗时过长,制备条件苛刻,制备难度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简便快捷、安全环保地生产质量好、产率高、低成本的磷烯材料,使其应用于二次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电子元件,生物分析及生物传感器等多种领域。
一种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首先以惰性电极为正极,磷为负极组装电解池;其中,在所述电解池中,电解液为包含电解质的水系电解液、有机系电解液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所述电解池的两极间施加直流或交流电压,磷在直流电场或交流电场的作用下被剥离为磷烯;
然后经过过滤处理后得到剥离产物,并用有机溶剂洗涤数次,经过离心分离干燥处理后得到所需要的磷烯。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该方法能够简便快捷、安全环保地生产质量好、产率高、低成本的磷烯材料,使其应用于二次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电子元件,生物分析及生物传感器等多种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该方案制备磷烯的可行性,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1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磷烯的激光拉曼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利用电化学制备磷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首先以惰性电极为正极,磷为负极组装电解池;
在该步骤中,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为包含电解质的水系电解液、有机系电解液和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水系电解液为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浓度为0.001-5mol/L,pH值为0.1-12;主要包括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或稀磷酸等;
所述有机系电解液为N,N’-二甲基甲酰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丙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离子液体电解液为咪唑、吡啶、吡咯类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而所述电解质为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和可解离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9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