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7472.0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雷礼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怡华晟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67/00;C08K3/26;C08K5/1515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朱业刚;谭果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迁移 pvc 环保 塑胶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塑胶料,尤其涉及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通用的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耳机、数据线等柔性包材均有PVC加工而来。然而工业生产的PVC树脂结构中存在缺陷,既有直链,又有支链,还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这样聚氯乙烯树脂在受外界光、氧、热的作用下,会发生降解老化,影响制品的性能。因此,在PVC的加工过程中常加入一定量的热稳定剂、增塑剂等助剂。
目前耳机产品类的配线PVC塑胶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增塑剂基本上采用含邻苯类的DOP、DINP、DEHP为主,虽然制品抗老化、强度等性能符合使用要求,产品中邻苯类的增塑剂容易迁移渗出,长期与人体皮肤接触,即便毒性较低,长期接触摄入,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另外,PVC制品在与ABS/PS胶壳类材质塑料长久接触,会造成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渗出,产生迁移脱色,影响制品的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邻苯类增塑剂迁移渗透、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带来的健康风险,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采用此种环保塑胶料制备的耳机配线等包材,增塑剂不会迁移渗出,不脱色、变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该PVC环保塑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配方的组分混炼搅拌制得:
PVC树脂 100;
轻质碳酸钙 10~70;
无毒钙锌安定剂 5~7;
PE蜡 0.4~0.8;
饱和聚酯树脂 20~100;
环氧大豆油 2~4。
作为优选,该PVC环保塑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配方的组分混炼搅拌制得:
PVC树脂 100;
轻质碳酸钙 30~50;
无毒钙锌安定剂 6;
PE蜡 0.4~0.6;
饱和聚酯树脂 40~60;
环氧大豆油 2~3。
作为优选,该PVC环保塑料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配方的组分混炼搅拌制得:
PVC树脂 100;
轻质碳酸钙 40;
无毒钙锌安定剂 6;
PE蜡 0.4;
饱和聚酯树脂 50;
环氧大豆油 3。
优选地,配方中饱和聚酯树脂采用PN-1030,PN-1030无味、无毒、不溶于水,为环保增塑剂的一个重要系列产品,具有耐抽出、耐迁移、耐挥发性极佳,耐油、耐高温性能超群的特点,使用PN-1030可以获得更优的耐迁移的制品。
优选地,配方中PVC树脂的聚合度>1000。
为了实现第二个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按配方称取PVC树脂、轻质碳酸钙、无毒钙锌安定剂、PE蜡、环氧大豆油于搅拌缸中;
b)称取相应比例的饱和聚酯树脂,加热到80±10℃,分2~4次加入带螺旋桨的搅拌缸,每加一次搅拌2~10min,直至加入完全;
c)混炼搅拌:全部原料加完后,螺旋桨以800~1200转/分的转速搅拌15min~30min;
d)挤出机挤出;
e)切粒;
f)包装。
优选地,步骤b)采用的饱和聚酯树脂为PN-1030。
优选地,步骤b)采用的PVC树脂的聚合度>1000。
优选地,为了回收利用步骤f过程中筛选的废料,可以把这些废料返回送入步骤d中进行二次挤出。
本发明采用80℃低温加热,降低饱和聚酯树脂的粘稠度,而且分多次加入,可以更好的使得配方中的各种原料混合,得到发散性良好、表明无颗粒感的PVC塑胶料。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非迁移型PVC环保塑胶料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怡华晟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怡华晟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7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