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6276.1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元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5D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2384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及其 阳极 氧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阳极氧化技术,一般采用5系列和6系列铝合金做阳极氧化来实现对铝材表面的保护,但由于5系和6系铝合金成分的原因,5系和6系铝合金材料强度较低,在结构设计上受到很多限制。7系列的高强铝合金强度高,但是,现有技术中,7系列的高强铝合金一般采用电泳等其他的表面处理,如对7系列的高强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其表面容易生成料纹,外光表现力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可以同时具有高强度及较好光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方法,可以得到同时具有高强度及较好光泽的铝合金。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合金,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Zn 5.0%~5.4%、Mg0.9%~1.2%、Cu<0.05%、Si<0.05%、Fe<0.1%、Mn<0.05%、Zr<0.1%、Ti<0.05%、其他杂质<0.15%,其余为Al。
一种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脱脂处理、第一次剥黑膜处理、化学抛光处理、第二次剥黑膜处理、阳极氧化处理、封孔处理和烘干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在消除形成的化合相对料纹的影响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方法,使得铝合金在阳极氧化后不会出现料纹,表面光泽度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AlZnMgCu强化相的表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阳极氧化后的铝合金的表面效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阳极氧化后的铝合金的表面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阳极氧化后的铝合金的表面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Zn5.0%~5.4%、Mg 0.9%~1.2%、Cu<0.05%、Si<0.05%、Fe<0.1%、Mn<0.05%、Zr<0.1%、Ti<0.05%、其他杂质<0.15%,其余为Al。
优选的,该铝合金由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组成:Zn 5.15%~5.197%、Mg 0.900%~0.980%、Cu<0.0015%、Si<0.0464%、Fe<0.0990%、Mn<0.0019%、Zr<0.1%、Ti<0.028%、其他杂质<0.15%,其余为Al。
本发明的铝合金是以铝锌镁为主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中的强化相主要为Zn2Mg相以及AlZnMgCu相,两者在合金中形成的不同的强化区。但AlZnMgCu相在合金中形成的强化区在阳极氧化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料纹,或者成为铝挤纹,如图1所示。因此,为了实现较好的光泽效果,应尽量控制AlZnMgCu的含量。此外,铜含量越低对烟花效果越好,如果铜含量高,阳极氧化后将出现料纹,因此,本发明控制Cu的含量<0.05%。另外Si、Fe、Mn三者和Al形成的金属化合物使得氧化膜变灰暗,因此,本发明控制Si含量<0.05%,Fe含量<0.1%,Mn含量<0.05%。基于上述论述,本发明的铝合金中应尽量形成Zn2Mg强化相,Zn和Mg的含量选择可以通过Zn2Mg的原子比得到,通过式65×2/24=5.4确定两者的质量比。因此,可控制Zn和Mg的质量比为5~6,优选Zn和Mg的质量比为5.4。通过上述成分的设计,本发明的铝合金在消除其他化合相对料纹的影响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脱脂处理、第一次剥黑膜处理、化学抛光处理、第二次剥黑膜处理、阳极氧化处理、封孔处理和烘干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6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