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66128.X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0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功耗 控制指令 通信装置 通信系统 通信 技术效果 降低设备 接收模式 设备待机 时间周期 数据需要 缩短设备 休眠模式 载波信号 功耗 预设 唤醒 传输 检测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接收载波信号;检测所述载波信号值;比较所述载波信号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有数据需要接收;发出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是否接收外部传输的数据。本发明通过缩短设备休眠模式唤醒到接收模式的时间,达到极大降低设备的功耗,极大延长设备待机寿命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线模块通过检测同步字唤醒休眠模式下的设备来实现设备的低功耗,该技术利用无线模块的自动唤醒功能和同步字检测中断来唤醒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在不需要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空闲模式处于休眠模式,休眠时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的唤醒模块的接收通过检测同步字来查看是否有数据需要接收。如果在唤醒的时间内侦测到同步字,认为有数据需要接收,唤醒无线通信芯片彻底进入工作模式;如果在唤醒的时间内没有侦测到同步字,则认为没有要接收的数据,再次进入休眠模式,等待下一周期的唤醒;这样通信模块在不需要数据传输时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休眠模式,来降低的功率的消耗。但是对于对功耗特别敏感的设备(如仅使用电池供电),功耗仍然过高。并且使用同步字的检测来确认是否有需要接收的数据,那么至少需要接收完同步字,那么需要的时间有:休眠模式唤醒到接收模式的时间+接收引导码的时间+接收同步字的时间,从休眠模式直到确认是否有接收需要的时间较长,相应的消耗的功耗就较大,对于某些仅能使能电池功能的设备,限制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功耗敏感设备,功耗过大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接收载波信号;
检测所述载波信号值;
比较所述载波信号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有数据需要接收;
发出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是否接收外部传输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接收载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发出唤醒指令,根据所述唤醒指令接收所述载波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载波信号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有数据需要接收的具体方法包括:
若所述载波信号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值,判断为有数据需要接收;
若所述载波信号值小于所述预设值,判断为无数据需要接收。
进一步的,所述发出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是否接收外部传输的数据的具体方法包括:
若确定有数据需要接收,发出接收指令,根据所述接收指令接收外部传输的数据;
若确定无数据需要接收,发出休眠指令,根据所述休眠指令继续等待下一周期的控制指令。
一种实现超低功耗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接收载波信号,并将所述载波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载波信号值,并将所述载波信号值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载波信号值与所述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是否有需要接收的数据,并生成判断结果信息,将所述判断结果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信息,向所述接收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接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是否接收外部传输的数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唤醒单元,所述唤醒单元用于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发出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唤醒指令控制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载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61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