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磨机衬套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65896.3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1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进;曹永华;赵立华;林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黎明 |
地址: | 2501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套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机衬套的加工工艺,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磨煤机主要由端盖、筒体、轴承、润滑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筒体部是磨煤机工作的主要部件,也是易损件,为了防止筒体的磨损,一般会在筒体壁内装上耐磨衬套(图1a-d所示),衬套与筒体通过螺栓孔把合在一起。在筒体壁左端的衬套为成品不需要进行加工,右端的薄衬套通常的加工工艺都是由钳工按照图纸要求将衬套的孔钻出,再按图要求划宽6mm的隼形槽,插床将衬套上的安装隼型螺栓的隼槽插出,这种加工工艺涉及两步钳工划线工序,钻床钻孔工序,插床插槽工序,衬套在筒体内壁共均匀分布有八片,八片衬套均需要一一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再由钳工进行装配,易造成衬套的孔与筒体的孔不重合,致使安装困难,需要进行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磨机衬套的新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筒体与衬套孔不能重合造成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磨机衬套加工工艺,涉及衬套、筒体和螺栓,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将衬套直接安装到筒体上,将衬套与筒体点焊在一起;
2)钳工按照图纸要求划筒体的孔加工线;
3)镗筒体与衬套的孔达图纸要求;
4)换小铣刀,将衬套上的6mm宽隼形槽铣出达图要求;
5)将筒体与衬套的焊点磨开,安装上垫圈及螺栓把合紧固。
所述衬套设有八片,均匀分布在筒体内壁。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衬套加工工艺避免了单独加工衬套和筒体造成的孔中心不重合,减少了装配时的修复工作,而且一次上活,衬套与筒体的孔同时镗出,减少了加工衬套的时间,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衬套与筒体在加工前已经点焊在一起,镗出孔后直接安装螺栓进行把合,减少了衬套的装配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衬套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b为本发明衬套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c为本发明衬套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衬套的B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衬套与筒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附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衬套、2筒体、3螺栓、4隼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描述。
图2所示为本发明衬套与筒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所示本发明附图2的C部放大示意图。
本发明涉及衬套1、筒体2和螺栓3,所述衬套1设有八片,衬套1的结构如图1a-d所示,所述α=75°,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将八片衬套1按照图纸的装配要求均匀安装到筒体2内壁,将衬套1与筒体2内壁点焊在一起;
2)钳工按照图纸要求划筒体2的孔加工线;
3)镗筒体2圆周上的孔,由于衬套1与筒体2已经点焊在一起,镗筒体2的孔的同时,衬套1上的孔也一起被同时镗出,减少了加工衬套1的时间,降低了加工成本;
4)换小铣刀,按照图纸将衬套1上的6mm宽隼形槽4铣出达图要求;
5)将筒体2与衬套1的焊点磨开,螺栓3穿入衬套1与筒体2钻出的孔中,通过安装垫圈及螺栓3将衬套1与筒体2把合紧固,减少了衬套1的装配工时,加快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衬套加工工艺避免了单独加工衬套和筒体造成的孔中心不重合,减少了装配时的修复工作,而且一次上活,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少了衬套的装配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等同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58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