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65115.0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成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门市诚鑫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17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化 油水 废水 净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以皂脚、油脚为原料生产酸化油,酸化油作为生产脂肪酸的原料直接出售,酸化油相对于皂脚、油脚来说,便于运输,促使油脂工业规模经营的形成。以酸化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的过程中,由于酸化油水解生产脂肪酸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解废水,一酸化油水解废水中含有5%~8%的甘油,如果直接将酸化油水解废水直接排放掉会造成资源浪费。
一般选用离子交换净化法净化稀甘油溶液,但这种方法适合于电离性杂质以及色素等有机杂质含量较少的原料废水,当杂质含量较多时,会使设备投资增大,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次数增多,缩短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寿命,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酸、碱性废水自身无法完全消化,会产生较多量的废水,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用于回收酸化油水解废水中的甘油,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和保护环境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酸处理,将酸化油水解废水加热至80℃~90℃,加入Ca(OH)2搅拌,PH值控制在8~9,持续搅拌30分钟后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2)脱胶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60±2℃,加入絮凝剂,调整PH值控制在4~4.5,持续搅拌30分钟,静置至出现絮状物后对酸化废水进行过滤;
3)后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80~85℃后,加入Na2CO3
搅拌, PH值调整至7~8,静置至出现浑浊或絮状物,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步骤2)中添加的絮凝剂为FeCl3溶液。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以酸化油水解废水作为原料,经脱酸、脱胶等化学试剂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解决了酸化油水解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从其中提取出高附加值的甘油产品,使得废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脱胶处理时选用 FeCl3作为絮凝剂,生成硫酸铁沉淀,硫酸铁沉淀易与甘油分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酸处理,将酸化油水解废水加热至80℃,加入Ca(OH)2搅拌,PH值控制在8,持续搅拌30分钟后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2)脱胶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60℃,加入FeCl3溶液作为絮凝剂,调整PH值控制在4,持续搅拌30分钟,静置至出现絮状物后对酸化废水进行过滤;
3)后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80℃后,加入Na2CO3
搅拌, PH值调整至7,静置至出现浑浊或絮状物,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实施例2
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酸处理,将酸化油水解废水加热至85℃,加入Ca(OH)2搅拌,PH值控制在8.5,持续搅拌30分钟后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2)脱胶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60℃,加入FeCl3溶液作为絮凝剂,调整PH值控制在4.2,持续搅拌30分钟,静置至出现絮状物后对酸化废水进行过滤;
3)后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酸化水解废水加热至85℃后,加入Na2CO3
搅拌, PH值调整至7.5,静置至出现浑浊或絮状物,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实施例3
一种酸化油水解废水净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酸处理,将酸化油水解废水加热至90℃,加入Ca(OH)2搅拌,PH值控制在9,持续搅拌30分钟后对酸化水解废水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门市诚鑫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门市诚鑫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51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