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64699.X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2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鹤田直规;池田昌树;三轮达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P7/28;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工具 | ||
一种电动工具,用于从可再充电电池接收驱动电力,所述电动工具包括:多个负载;以及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向所述多个负载的驱动电力的供给。所述控制电路针对所述多个负载中的各负载,设置并存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基准电压值,其中所述基准电压值是为了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驱动电力的供给停止或者发出通知以避免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放电所使用的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存在诸如电钻等的无绳型以提高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的许多电动工具。无绳电动工具使用诸如锂离子电池等的可再充电电池作为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源。
日本实开平5-49283描述了配备有用以对暗场所进行照明的照明部件的电动工具,使得即使在暗场所也可以使用该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第一开关,用于使电钻进行工作(驱动马达);以及第二开关,用于使配置在电钻本体上的照明部件(笔灯)点亮。第二开关独立于第一开关进行工作。
在接通第一开关以驱动电钻(马达)的情况下,如果光充足则断开第二开关以停用照明部件,并且如果光不足则启用第二开关以启用照明部件。
为了保护可再充电电池免于过放电,这种电动工具包括用于在驱动马达时可再充电电池的电压值达到预定基准电压值的情况下停止马达的功能。该基准电压值是根据驱动马达时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放电容量-电池电压)所获取到的。
因此,在日本实开平5-49283的电动工具中,通过使用根据在驱动马达的条件下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所获取到的基准电压值来保护可再充电电池免于过放电。
在仅启用照明部件的情况下,如果可再充电电池的电压值达到根据在驱动马达的条件下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所获取到的基准电压值,则停用照明部件,以保护可再充电电池免于过放电。
发明内容
用于启用照明部件的负载电流(流经LED的电流)小于用于驱动马达的负载电流(流经马达的电流)。仅启用照明部件时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不同于驱动马达时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
因而,在仅启用照明部件、然后驱动马达的情况下,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从仅启用照明部件时的放电特性改变为驱动马达时的放电特性。即使在仅使照明部件进行照明的情况下可再充电电池的电压值没有达到基准电压值,放电特性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过放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防止过放电。
此外,在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从仅启用照明部件时的放电特性改变为驱动马达时的放电特性的情况下,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可能发生电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在向着控制电路的电压不足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响应于多个负载来防止可再充电电池的过放电的电动工具。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电动工具,用于从可再充电电池接收驱动电力,所述电动工具包括:多个负载;以及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向所述多个负载的驱动电力的供给。所述控制电路针对所述多个负载中的各负载,设置并存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基准电压值,其中所述基准电压值是为了使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驱动电力的供给停止或者发出通知以避免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放电所使用的值。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通过示例方式例示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能够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电动工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气结构的电气框式电路图;以及
图2是示出驱动马达时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和不同照明模式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放电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内燃机的轴瓦片
- 下一篇:图像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内窥镜系统和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