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事件的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64291.2 | 申请日: | 2015-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 发明(设计)人: | 关小川;陈朝晖;董晓刚;王冀山;吴宗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事件 软件 运行 状态 监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星载嵌入式软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其运行状态和情况,这些状态信息一般通过遥测信道下传到地面,便于对其观测和监控。而卫星软硬件资源、遥测下行资源均有限,如何合理使用有限资源,达到卫星软件运行状态监控,始终是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在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面,常规方法采用遥测下行软件变量方式实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对每种状态的监控均设置软件标志,周期性的存储和下传,浪费存储空间和遥测下行通道;另一方面,记录所有标志、事件信息过多,可能造成存储空间溢出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的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法,能够利用星上有限的存储空间,通过事件触发和记录方式,完成对软件运行状态监控,确保事件不遗漏且及时通过遥测下传到地面。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星载软件关键事件信息长度、关键事件信息数目确定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值后送至卫星,并控制卫星根据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值建立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所述关键事件信息包括地面需观测的异常敏感器采集数据、异常程序分支、总线传输错误信息;
(2)对星载软件关键事件信息进行编号,并通过编号建立各个关键事件信息在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的存储位置关系,然后建立每个关键事件信息在软件中的触发点;
(3)在星载软件运行过程中经过触发点触发对应的关键事件信息时,将该触发点对应的关键事件信息加入到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并根据关键事件信息的首次触发时间计算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关键事件信息的存储时间,并在星载软件运行过程中,判断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及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
(4)如果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小于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阈值,则依次判断各个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当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大于等于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阈值时,将该关键事件信息进行下传,当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小于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阈值时,不进行操作;如果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大于等于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阈值,则将此时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关键事件信息进行下传;
(5)关键事件信息下传后,在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清除该关键事件信息,清空该关键事件信息的首次触发时间和在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的存储时间,并重复步骤(2)-步骤(4)直至对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完成。
所述的建立每个关键事件信息在软件中的触发点为在软件的关键事件信息处添加的软件接口,其中该软件接口可以在第一次运行对应关键事件信息时,将对应关键事件信息添加到关键事件信息存储空间中。
所述的关键事件信息的数目阈值为700,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阈值为5s。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事件信息被触发时才进行记录和下传,提高存储空间和遥测下行通道使用效率;
(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同一事件信息,无论是一次还是多次触发,仅占用该事件对应的相同存储空间,有效节省了事件信息存储空间,采用有限存储空间能够存储所有事件信息;
(3)本发明在到达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时间上限或关键事件信息存储数目上限时,对关键事件信息进行下传,可有效均衡关键事件信息下传的时间要求和数目要求,提高遥测下行通道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事件的星载软件运行状态监控方法,能够完成关键事件信息记录,并及时下行到地面,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4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