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62142.2 | 申请日: | 2015-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颜洋;郝晓凤;牟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H01G11/34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氧化 石墨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实用化程度高,得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可直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单层sp2杂化碳原子排列组成的二维蜂窝状晶体材料,厚度仅为0.34nm。因其高比表面、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等特性在电子、生物医药、信息和能源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石墨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解SiC外延生长法、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法等。其中,还原氧化石墨烯方法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的应用前景。常见的还原方法有热还原、化学还原等,但是这些方法目前存在制备效率低、还原过程使用有毒、腐蚀性溶剂等的缺点,无法满足绿色化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发绿色高效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子液体是由有机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在室温或近室温下为液体的盐,具有不挥发、无污染的特性,因此被称为“绿色溶剂”。因其高的热、化学稳定性、结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材料制备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基于离子液体为溶剂发展起来的离子热的方法也在分子筛合成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随着对离子液体研究的不断扩展,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尤其是作为溶剂制备材料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离子热方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对于石墨烯的绿色、高效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离子热的方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具体步骤如下:
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离子液体中,超声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的离子液体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加热至150~220℃反应,反应时间6~30h,经清洗冷冻干燥后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为通过Hummers或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离子液体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AMIMHSO4)、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1-甲基-3-乙基咪唑硫酸氢盐(EMIMHSO4)、1-甲基-3-丙基咪唑硫酸盐(PMIMHSO4)和1-烯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AMIMH2PO4)、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BMIMH2PO4)、1-甲基-3-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 H2PO4)、1-甲基-3-丙基咪唑磷酸二氢盐(PMIMH2PO4)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或1-烯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AMIMH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超声分散用超声波清洗器,参数条件为:10~50℃,超声1~4h。
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可为160~190℃。
所述反应的反应时间可为10~20h。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合适的孔径、较高的比表面积,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且该方法简单、原料易得、绿色环保,实用化程度高,对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X射线衍射图(XRD)。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扫描电镜图(SEM)。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循环伏安测试曲线(5mV s-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反应原料均为从公开商业途径购买得到。
实施例1
将150mg氧化石墨烯加入至20ml BMIMHSO4中,40℃下超声分散4h得到氧化石墨烯的离子液体溶液。将该溶液注入至聚四氟反应釜中,置于180℃烘箱中12h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凝胶。将该凝胶用水或乙醇洗涤后,置于冷冻干燥器中干燥24h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2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