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解‑氧化耦合法净化HCN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60695.4 申请日: 2015-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4841441B 公开(公告)日: 2017-09-26
发明(设计)人: 王学谦;井绪丽;王飞;马懿星;王平;徐可;边振涛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3/83 分类号: B01J23/83;B01J23/34;B01D53/86;B01D53/4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93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水解 氧化 耦合 净化 hcn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解-氧化耦合法净化HCN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工业废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HCN是一种无色的有苦杏仁味的剧毒物质, HCN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在工业应用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HCN废气,HCN废气是工业废气中最为典型的“非常规”有毒有害污染物之一,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新污染源的最高排放浓度为仅1.9 mg/m3。HCN废气的存在不仅阻碍典型工业废气的净化和资源化,还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去除HCN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脱除工业废气中的HCN主要通过吸收、吸附、燃烧、催化水解、催化氧化等手段。吸收法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工艺最成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先将含有HCN的废气通过碱液进行吸收生成CN-,然后对其中的CN-进行处理。但这一处理方法效果不稳定,且CN-转移到液相增大了环境风险。吸附法是采用吸附剂吸附HCN气体,以减少HCN排放浓度。但吸附法是物理分离过程,没有对HCN进行降解转化,如果不能对解吸产物进行处理,将不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在采用吸附法时,某些气体组分会影响活性炭对HCN的吸附作用。当水蒸气体积含量超过50%时,活性炭对HCN就不再具有吸附作用。燃烧法主要针对HCN体积含量3~6%的高浓度HCN气体,以贵金属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活性温度大于450℃,选择性差。催化氧化法是将HCN转化为HNCO、N2、NOx的形态,同样以贵金属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活性温度范围150~250℃。目前水解法脱除气相HCN催化分解法的报道较少,有报道水解HCN生成氨。几种脱除HCN废气的方法各有特点,每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于处理的对象各不相同。

专利CN102872705A公开了一种液相法电芬顿氧化HCN的方法,该方法在电的作用下,将低浓度HCN氧化为NH3和CO2,该方法需要预处理去除废气中大部分HCN,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且要消耗较多电能。专利CN1404900A、CN1404904A、 CN1404905A和CN1416950A分别公开了以Pt、Rh、Pd为主的催化剂脱除HCN废气的方法,在空气气氛中于250~550℃温度下对HCN、NH3和焦油等气体进行催化氧化,使HCN 氧化为无害的H2O、CO2、N2,焦油一类物质氧化为CO2 和H2O,NH3氧化为N2和H2O,从而实现HCN废气的脱除,很明显,此类专利主要是针对以焦炉煤气为主的工业废气,这种催化剂均以价格比较昂贵的Pt、Rh、Pd等贵金属为活性组分,而且Pt催化剂用量大于90wt%,催化剂成本较高。专利CN1564710A公开了一种以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负载了一种或多种重量至少为1%的碱金属。该专利涉及的催化剂主要用于同时水解去除热电联产设备放出的COS与HCN的混合气体,并且要求尽可能的避免CO2、CH3SH、HCOOH等副产物的生成,对催化反应过程要求较高。专利CN101050389A公开了一种煤制燃气中COS和HCN同时水解去除的方法,该催化剂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钴-钼,或铁-钼,镍-钼及碱性金属氧化物。但其仅处理50~60ppm的HCN,需要装填32.7 m3催化剂,而催化效率仅在80%以上,HCN的水解去除率较低。专利101475170A公开了一种CO2原料气中脱除HCN的方法,所用的转化脱除HCN催化剂为以氧化铁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锌-锰,或锌-铜,或锰-铜的催化剂。该方法HCN转化率>95%,但该催化剂很容易受硫化物中毒而失活,同时该催化剂载体选用氧化铁,载体成本相对较高。专利CN103657655A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状态制备HCN水解催化剂的方法,以活性氧化铝、活性炭等固体为载体,与过渡金属硝酸盐在超临界或亚临界水中接触。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分布均匀,HCN净化效率较高,缺点是涉及高压系统,设备费用较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60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