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天线及其辐射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59064.0 | 申请日: | 2015-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 |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天线 及其 辐射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天线,尤其涉及其所采用的辐射单元。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要求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目前一般采用极化分集技术来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而采用极化分集技术对天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端口的隔离度问题和交叉极化比问题逐渐成为各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更优的端口隔离度和更高的交叉极化比,是优质移动通信质量的保障。
因而,在宽频工作下设计出高隔离度和交叉极化比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成为天线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天线隔离度和交叉极化比的移动通信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辐射单元,包括平衡装置和由平衡装置支撑的四个偶极子单元,每个偶极子单元包括一对振子臂,各偶极子单元以振子臂依次相邻设置形成包围状且在周向上非连续的的辐射圈,所述辐射圈所在的平面为辐射面,其中,所述偶极子单元还为其至少一个振子臂设有加载段,该加载段设置于其所在的振子臂的非末端部位处。
关于加载段的结构:所述加载段包括至少一个加载枝节。
所述加载段的第一种实现形式:所述加载段一端与所述振子臂连接,另一端竖立于该振子臂的表面向任意方向延伸。
关于加载段的第一种延伸方向:所述加载段在所述辐射圈径向方向上延伸。可选择地,所述加载段向所述辐射圈中心位置延伸,或背向所述辐射圈中心位置延伸。
所述加载段的第二种延伸方向:所述加载段在垂直于所述辐射面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加载段的第三种延伸方向:所述加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辐射面形成锐角或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段在面向或背向所述平衡装置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加载段的第二种实现形式:所述加载段所在的所述振子臂具有相分隔的两部分,所述加载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振子臂两部分的相对端。
关于加载段的结构:所述加载段具有一对连接脚和连接于该对连接脚之间的加载枝节,该对连接脚分别与加载段所在的振子臂的相分隔的两部分的相对端连接。
辐射圈和加载圈相对位置的第一种情况:所述辐射圈的外接圆的圆心与多个所述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圆心在同一平面,所述辐射圈的直径大于、小于或等于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辐射圈的外接圆的圆心与多个所述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圆心重合,所述辐射圈的直径大于或小于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直径。
辐射圈和加载圈相对位置的第二种情况:所述辐射圈的外接圆的圆心与多个所述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圆心不在同一个平面,所述辐射圈的直径大于、小于或等于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辐射圈的外接圆的圆心与多个所述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圆心在同一条垂直于所述辐射面的轴线上,所述辐射圈与加载枝节的外接圆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圈的上方和/或下方。
关于辐射圈的投射形状:所述辐射圈在所述辐射面的投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
更进一步地,属于同一个偶极子单元的加载段对称或不对称设置。或者,属于不同偶极子单元的两个相邻的振子臂的加载段对称或不对称设置。
一种移动通信天线,其中,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如前所述的辐射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
(1)通过设置偶极子单元的振子臂的加载段,以及基于该加载段引起的辐射单元的不对称性,可以有效提高天线阵列端口间的隔离度,减少天线生产调试时间;
(2)所述辐射单元的基于所设置的加载段而形成的不对称结构还可以提高天线阵列交叉极化比,减弱天线阵列两个极化信号的相关性;
(3)所述辐射单元因其偶极子单元的振子臂的加载段的不对称结构补偿了极化的不平衡性,改善天线方向图的波束指向性和对称性,以此改善电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辐射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辐射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辐射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辐射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辐射单元的第五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9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载微带天线
- 下一篇:3mm铁氧体开关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