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58902.2 | 申请日: | 2015-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罗瑞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A61K38/16;A61P35/00;G01N33/68;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内皮 蛋白 拮抗剂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及其应用,具体涉及特异性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肿瘤的多肽。
背景技术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生成。并认为实体瘤形成后,其发展可分为无血管期和血管期两个阶段。无血管期,微小肿瘤的存在依靠周围间质弥散供血,生长速度呈线性,肿瘤限制在1mm~2mm之内,瘤细胞数少于105~106个,迫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进入血管期后,肿瘤组织为灌注性供血,瘤体呈指数性生长,2周后可增大1.6万倍。新生血管不仅提供肿瘤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排除代谢产物,而且是远处转移的途径。因此,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就可能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抗新生血管疗法也成为肿瘤治疗的手段之一。
血管内皮与基质细胞黏附分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钙联蛋白是一类依赖于钙离子的膜蛋白,是重要的细胞黏附蛋白,负责细胞与细胞的识别及细胞与组织的黏附。钙联蛋白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是血管内皮钙联蛋白(VE-cadherin),这是一个潜在的肿瘤血管生成的靶标。目前报道有一个以VE-cadherin为靶标的抗体E4G10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血管并抑制其生成,而不识别正常的血管。这可能是因为该抗体识别VE-cadherin的抗原表位在正常血管上被掩盖,而在肿瘤血管上这个表位被暴露出来,预示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抑制VE-cadherin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
目前,没有成熟开发的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问世,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本专利中的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已证明在治疗胰腺癌中有效,具有在其他肿瘤模型中开发的前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全新的序列,该序列为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特异性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恶性肿瘤具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方案
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其特征在于其序列为RCILTPCPASVMAVAATINPAY。
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在治疗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利用固相合成法化学合成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该多肽具有全新的序列,该多肽可靶向识别肿瘤内皮细胞,并在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治疗恶性肿瘤,如胰腺癌。我们发现的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可以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活力,并在体内试验中提高荷瘤小鼠生存率,具有潜在的新药开发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
采用划痕实验。先用marker笔在24孔板背后,用直尺比着,均匀得划横线,大约每隔0.5~1cm一道,横穿过孔。每孔穿过3条线;将成对数生长的HUVEC细胞,以1.0×105加入24孔培养板中,培养24h。第二天用10μl枪头比着直尺,垂直于背后的横线划痕,以划痕和背后横线的交叉点为固定观察位点;实验孔、阳性药物对照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实验药物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上海生工合成)和阳性对照药物长春新碱;空白组加入相同体积的溶剂,每孔设五个复孔;放入37℃、5%CO2培养箱,培养。按0,6,12,24,36小时,拍照;测量0,6,12,24,36h划痕宽度。以不同的时间点,记录每孔三个固定位置处划痕宽度的变化,即为细胞迁移距离。按照公式计算迁移率(migration rate,MR):迁移率(MR)=(实验第n小时的划痕宽度-实验第0小时的划痕宽度)×100%/实验第0小时的划痕宽度。结果,随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浓度增加,迁移抑制率逐渐下降,说明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能够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抑制率为78.3%。
实施例2
血管内皮钙联蛋白拮抗剂多肽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存活IC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8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