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内燃机排气立管的防冷凝水回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56777.1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东;王远清;张志刚;王伟;严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内燃机 排气 冷凝 回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燃气内燃机上的排气立管中设置的截留并排除冷凝水的装置,用于防止排气立管内壁上的含有微金属等杂质颗粒的冷凝水进入燃机后,造成对燃机涡轮增压器及燃机本体其它设备等的损害发生。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瓦斯发电站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新能源。大多数瓦斯发电站均采用煤矿井下抽放的煤层气(瓦斯)作为燃料,通过发动机将空气和煤层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加压,点火爆燃做功,推动燃气内燃机的活塞移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由于瓦斯气体成分复杂,抽放量及抽放浓度的波动性也很大,同时还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若燃机稳定在某一固定工况下运行时,燃机通过立管排出的烟气的温度波动范围就可达到从负30度到正35度,但实际上燃机是经常处于变工况的运行状态下的,这样会使燃机排气立管内常常有大量的冷凝水形成,该冷凝水携带有微金属等杂质颗粒,它回流进入燃机本体后,容易造成燃机故障,导致机组频繁启停。由于瓦斯发电站大多由多台燃机并行运行,发生此种故障的概率又比较大,影响到了整个电站的发电效率。此外,燃机在冷态启动时,由于大多燃机在低负荷时排烟温度较高,烟气含有水蒸气,水蒸汽遇冷会在排气管道上形成膜状凝结,在负荷升高时,随着燃机排气温度的降低,会产生新的冷凝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内燃机排气立管的防冷凝水回流装置,解决了冷凝水及微金属杂质颗粒容易返入燃机本体造成燃机涡轮增压器及其它设备损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燃气内燃机排气立管的防冷凝水回流装置,包括燃气内燃机,在燃气内燃机上连接有圆柱形排气立管,在圆柱形排气立管的下部内腔中设置有下环状锥形翅板,下环状锥形翅板的椭圆形下端是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内腔侧面固定焊接在一起的,下环状锥形翅板的椭圆形下端所在的椭圆形下倾斜面的倾斜度为45-70度,下环状锥形翅板的切面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外切面之间的夹角15-30度,下环状锥形翅板的高度为50毫米,在下环状锥形翅板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内腔之间形成的下凝水环形槽的最低处的圆柱形排气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下排水孔,下排水支管的一端与下排水孔连通,下排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排水主管连通,在排水主管的下端连接有凝水箱,在排水主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在圆柱形排气立管的上部内腔中设置有上环状锥形翅板,上环状锥形翅板的椭圆形下端是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内腔侧面固定焊接在一起的,上环状锥形翅板的椭圆形下端所在的椭圆形上倾斜面的倾斜度为45-70度,上环状锥形翅板的切面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外切面之间的夹角15-30度,上环状锥形翅板的高度为80毫米,在上环状锥形翅板与圆柱形排气立管的内腔之间形成的上凝水环形槽的最低处的圆柱形排气立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上排水孔,上排水支管的一端与上排水孔连通,上排水支管的另一端与排水主管连通。
本发明有效地防范了带有微金属等杂质颗粒的冷凝水进入燃机本体,保护了燃机涡轮增压器,提高机组的运行经济性。本发明简单实用,无需占用任何空间,可就地取材施工,施工方法简单可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燃气内燃机排气立管的防冷凝水回流装置,包括燃气内燃机1,在燃气内燃机1上连接有圆柱形排气立管2,在圆柱形排气立管2的下部内腔中设置有下环状锥形翅板3,下环状锥形翅板3的椭圆形下端是与圆柱形排气立管2的内腔侧面固定焊接在一起的,下环状锥形翅板3的椭圆形下端所在的椭圆形下倾斜面12的倾斜度为45-70度,下环状锥形翅板3的切面与圆柱形排气立管2的外切面之间的夹角15-30度,下环状锥形翅板3的高度为50毫米,在下环状锥形翅板3与圆柱形排气立管2的内腔之间形成的下凝水环形槽的最低处的圆柱形排气立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下排水孔6,下排水支管5的一端与下排水孔6连通,下排水支管5的另一端与排水主管9连通,在排水主管9的下端连接有凝水箱11,在排水主管9上设置有排水阀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67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道风冷式小型汽油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汽车排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