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色谱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55888.0 | 申请日: | 2015-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8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山;任志刚;段大鹏;程序;陶诗洋;齐伟强;张玉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市北供电气设备试验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色谱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供电系统中,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要对变压器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现有的变压器检测系统进行油色谱检测时,进行气体分离和气体测量的操作非常复杂,非专业人员难以完成。另外,由于人工测量会存在较大的误差,甚至出现测量错误,导致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
针对现有技术对变压器进行油色谱检测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色谱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变压器进行油色谱检测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色谱检测系统。根据本发明的油色谱检测系统包括:油气分离单元,与变压器的本体油样输出端相连接;气体检测单元,与所述油气分离单元的气体输出端相连接;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气体检测单元的气体输出端相连接;以及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单元包括: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用于渗透气体且不渗透油;测量管,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相连接,用于收集并存储通过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渗透的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包括多个微孔,其中,所述微孔的尺寸大于气体分子的尺寸,且小于油分子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单元还包括:流通控制阀,设置在变压器本体排油阀上,用于控制从所述变压器流出的气体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检测单元包括:色谱柱,与所述油气分离单元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油气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混合气体分离为单个组分的气体;传感器,与所述色谱柱相连接,用于检测经过所述色谱柱后的每个组分的气体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色谱柱为氧化铝和多孔聚合物N复合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色谱柱的柱长为6m。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热线性半导体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线性半导体传感器包括:铂丝;半导体敏感膜,与所述铂丝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
根据发明实施例,利用油气分离单元分离变压器的油中气体,并利用气体检测单元分离检测每种组分中的气体的含量,并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将检测出来的气体的含量发送给控制数据处理单元来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的趋势图等,在该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进行油气分离,也不需要人工测量每种气体组分的含量,不需要复杂的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变压器进行油色谱检测的结果不准确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色谱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色谱检测系统。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色谱检测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油色谱检测系统包括:
油气分离单元10与变压器的本体油样输出端相连接;
气体检测单元20与油气分离单元的气体输出端相连接;
数据采集单元30与气体检测单元的气体输出端相连接;
控制数据处理单元40与数据采集单元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市北供电气设备试验中心;,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市北供电气设备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5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