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活性粉末抗爆混凝土及其配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53024.5 | 申请日: | 2015-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3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鞠杨;王里;刘红彬;孙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6/06;B28C5/00;B28B11/24;B28B1/087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及其 配制 方法 | ||
1.一种聚丙烯活性粉末抗爆混凝土,其重量配比如下:水泥985份,微硅粉131份,石英砂976份,石英粉340份,高效减水剂56份,水175份,聚丙烯纤维9.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掺入长9mm,直径50μm的聚丙烯纤维,体积分数0.9%,质量分数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水泥、硅灰和水的用量为1:0.13:0.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密度为3.0g/cm3,碱含量0.5%,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烧失量2.26%,初凝2.07h,终凝3h,28d抗压强度59.3MPa;所述微硅粉密度2.23g/cm3,比表面积26.0~30.1m2/g,细度45μm,含水率1.4%,耐火度1710-1730℃;所述石英砂筛孔尺寸为0.63mm、0.315mm、0.16mm时,累计筛余分别为0.8%,75.2%,98.3%;所述高效减水剂为西卡3410c,其外观为褐色油状液体,密度1.074g/ml,PH值6.0,含固量37.2%,碱水率35%;所述聚丙烯纤维长度9mm,直径50μm,密度0.9g/cm3,抗拉强度4MPa,熔点160~170℃,蒸发温度341℃,燃点462℃,弹性模量3-8GPa,热传导系数0.15w/m·k。
5.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料顺序:
步骤一:先将按比例称量好的石英砂和聚丙烯纤维倒入搅拌机中;
步骤二:将水泥、微硅粉、石英粉倒入搅拌机中;
步骤三:再将水与高效减水剂混合物的一半倒入搅拌机;
步骤四:最后将剩余的一半水与减水剂的混合物倒入搅拌机。
6.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时间:
①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步骤一,石英砂和聚丙烯纤维的拌合时间为90s。由于聚丙烯纤维之间粘合紧密成团簇状,石英砂颗粒会使聚丙烯纤维各单丝相互分离,确保了纤维均匀分布在拌合物中。所述的搅拌时间随搅拌机的类型与容量、配料的用量、细度、粒径等因素的不同应做适当调整;
②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步骤二,加入水泥、微硅粉和石英粉后搅拌时间为90s。干搅时间共计180s,确保了拌合物的均匀。
③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步骤三、四,将溶有减水剂的水平均分为分两次加入,倒入后每次搅拌180s。针对微硅粉和石英粉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易结块的特点,避免了一次性倒入而导致的结块现象;湿搅时间共计360s,确保了搅拌过程中高效减水剂减水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水泥、硅灰等活性作用的激发,既改善了拌合物的和易性,也提高了拌合物的致密性,确保了混凝土最终强度的增长。
7.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振动方式:
搅拌过程结束后,将所述混凝土的拌合物装入铸铁模具中,由于所述混凝土的水灰比较 低,拌合物稠度高,粘结力强,为便于脱模,预先在模具内部涂有一薄层润滑油;浇筑完成之后,将装有拌合物的磨具放于振动台上震动40s,旋转90°之后震动40s,再旋转90°之后振动40s。振动时长共计120s,避免了离析现象和下部混凝土不密实情况的出现。振幅0.3-0.6mm,振动频率50Hz。
8.一种权利要求1~4所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护方式:
所述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分为室温养护和高温蒸汽养护两个阶段:
步骤一: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在试块上表面外包一层保鲜薄膜,以防止因表面水分的蒸发而造成的水分分布不均,然后将所述混凝土标准养护24h,养护温度25±2℃,相对湿度90%;
步骤二:然后将所述混凝土取出,置于温度为90℃的高温蒸汽中养护72h。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所述配合比,权利要求5~8的投料顺序、搅拌时间、振动方式、养护方式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抗压强度为1517MPa,劈裂强度9.7MPa,弯折强度21.5MPa,抗爆温度不低于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30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