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风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0245.7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5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陶成富;吴本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弘毅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0 | 分类号: | H01B13/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837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风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风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加工过程中,电缆芯外的绝缘材料要经过熔融状态后才能附着于电缆的导体芯外,由此使得带有绝缘层的电缆要经过冷水冷却后才能使其上的绝缘层从熔融状态变化到交联状态。而经过冷水冷却的电缆需要进行风干。常规的风干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冷风干燥;在冷风干燥过程中,为避免风冷线长度不够不能保证对电缆产品的干燥效果,一般都会采用延长冷风线的长度,在冷风线的两侧增加冷风机的数量的方式,这样就会占用较大场地,造成场地使用面积的浪费,且在干燥过程中,电缆表面附着的水珠滴落到底面,造成地面积水。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缆风干装置,该装置在不延长冷风线长度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快速干燥电缆的效果,且不会造成面积水现象。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缆风干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管和鼓风设备;箱体内位于进线口下方设有压线柱,位于压线柱出线端的一侧设有与压线柱平行的控水槽,控水槽的一端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另一端穿过箱体伸至箱体的外部,且控水槽靠近压线柱方向的第一槽边的高度低于远离压线柱方向第二槽边的高度,第一槽边和第二槽边之间设有限位压杆,第二槽边上并列设有多个供电缆穿行的豁口;控水槽出线端的一侧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下方设有多根纵横排列的横柱,且横柱均与导向柱平行,横柱的两端分别与箱体的内壁固定,横柱上安装有多个供电缆绕线的导线轮;箱体纵设有进风口,进气管的一端与鼓风设备连接,另一端由进风口伸入至箱体内部。
优选地,控水槽槽腔底面与箱体底面之间的距离由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豁口与电缆接触的接触面上贴合有防护垫。
优选地,导向柱的轴面上并列设有多个导向槽,各导向槽分别与各豁口及横柱上的各导线轮对应设置。
优选地,导线轮的绕线面上均贴合有吸水层。
优选地,限位压杆外周包覆有防护层。
优选地,压线柱的轴面上设有防止电缆滑动的限位槽。
优选地,进气管包括主气管和多根分支气管,主气管与鼓风设备连接,各分支气管均分别与主气管连接,并沿着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布。
优选地,箱体内侧贴有隔音层。
优选地,箱体进料口的上方设有第一导向轮。
优选地,箱体出料口的上方设有第二导向轮。
本发明通过在箱体内设置控水槽和多根横柱,并在每个横柱上设置过分导线轮,利于控水槽的槽边与电缆表面相互摩擦的作用将挂在电缆表面的水珠刮落至控水槽并由控水槽将水渍排出,从而减少电缆表面的附水量,缩短电缆的干燥时间;然后再通过多根横柱及设置在横柱上的多个导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电缆在各导线轮之间来回才缠绕,从而延长电缆在箱体内的行程及停留时间,利用箱体内的对流风使电缆的表面彻底干燥;本发明在不延长冷风线长度的情况下,达到了电缆表面快速干燥的效果,且在干燥过程中不会产生地面积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横柱与导线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控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限位压杆的结构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横柱与导线轮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控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中限位压杆的结构意图。
参照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缆风干装置,包括:箱体1、进气管2和鼓风设备3,其中,箱体1进料口的上方设有第一导向轮12,箱体1出料口的上方设有第二导向轮13用于电缆线的导进和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弘毅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弘毅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50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