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丙烯酸丁酯的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7597.7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李宜鸿;宋远会;石长灿;汪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聚丙烯 酸丁酯 复合 纳米 造影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丙烯酸丁酯的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光声成像是(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近十年新兴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是接收激发光辐照介质产生的光致声波(即光声效应)信号响应而获得生物组织的断层及三维立体图像的一种成像方法,它兼具光学成像灵敏度高和声学成像穿透度深的优点,可以对深层组织进行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成像,从而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成像模式之一。由于生物体内多种内源性生物化学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含氧血红蛋白、黑色素、油脂、水分等能够受到特定波段的激发光激发,且这些组分多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光声成像能够灵敏地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并提供解剖、功能、代谢、分子与基因等丰富的生物信息,已在脑组织的功能成像、肿瘤血管生成监控等方面得到了应用。但光的散射效应会导致光强和光声信噪比随着生物组织的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指数级衰减,因而带来成像分辨率降低的问题。近来,光声造影剂的研发得到日益关注,通过外源性造影剂可改变局部组织的声学和光学特性,进一步提高光声成像对比度和分辨率,在生物成像与临床转化医学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常见的光声造影剂有金纳米颗粒、单碳纳米管及一些其他相关的纳米材料。这些材料粒径较小,稳定性好,但由于生物相容性与体内可降解能力较差,构成材料的细胞毒性较大,半衰期短而限制了广泛应用。而基于近红外荧光染料和有机聚合物的光声探针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亚甲基蓝和吲哚菁绿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认证的光声成像染料。亚甲基蓝吸收峰在664nm附近,吲哚菁绿吸收峰在780nm附近,都属于近红外区域,这就为其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但由于这两种染料体内稳定性较差,代谢周期短等不足,需要构建包载染料分子的载体以最终实现其临床应用。
聚丙烯酸丁酯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医学材料,在医学、制药等领域内广泛应用,常被用作制备医药中间体、临床止血剂等。聚丙烯酸丁酯也是经FDA认证的用作医用胶及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一种有效组分,具有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聚丙烯酸丁酯的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该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光声成像灵敏度高,有望在生物医学影像、靶向诊断与治疗、药物筛选与优化、体内标记与示踪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在个性化医疗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基于聚丙烯酸丁酯的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温和环保、能耗低、无三废及辐射与噪声等污染产生,分离与提纯工艺操作简便,高产率及包载率,易实现产业化生产。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其结构为以聚丙烯酸丁酯为主体组分,以亚甲基蓝或吲哚菁绿为包载组分。
进一步设置是包载组分为亚甲基蓝,粒子直径为525.1纳米,电位为-4.52毫伏,亚甲基蓝在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中的浓度为7.6微克/毫升。
进一步设置是包载组分为吲哚菁绿,粒子直径为272.0纳米,电位为-5.98毫伏。吲哚菁绿在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中的浓度为5.8-6微克/毫升。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a. 1.5毫升丙烯酸丁酯、100毫升葡聚糖溶液、6.4mg亚甲基蓝或4.9mg吲哚菁绿为比例基数,按比例投料入反应体系;
b. 将反应体系酸碱度调至2.0-3.0,常温搅拌后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终止反应;
c. 反应体系静置4-7小时后,将反应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提纯;
d. 弃去上层清液,以高纯水洗涤、涡旋振荡数次,至少重复离心步骤2次;
e. 离心浓集后得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
本发明所述开发新型复合纳米光声造影剂对发展医用造影剂体系、拓展光声造影剂的制备工艺、为光声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未经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影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重组病毒的稳定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