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和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43998.5 | 申请日: | 2015-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1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 发明(设计)人: | 谢保光;高超;王春萍;梁峰;许东风;张磊;冯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H9/14 | 分类号: | B23H9/14;B23H1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规则 曲面 零件 格栅 定位 夹具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
设有定位支架(1),定位支架(1)上安装电极组顶板(2),电极组顶板(2)上端安装连接杆(3);
设有电极组装置,所述的电极组装置是,双头螺柱(4)将若干单组电极片(5)串联在一起后两端与电极组顶板(2)固定,若干单组电极片(5)之间通过定位垫片(6)定位;
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安装在定位支架(1)的两端,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销轴(7)、定位平台(8)、移动块(9)和底板(10);定位销轴(7)穿过定位支架(1)后依次将定位平台(8)和移动块(9)连接后与底板(10)固定;
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一端与底板(10)固定,另一端压紧定位平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组电极片(5)是:连接板(5-1)的两端设有调节孔(5-2),双头螺柱(4)穿过调节孔(5-2)将若干单组电极片(5)串联在一起,若干加工电极(5-3)与连接板(5-1)固定,加工电极(5-3)的型面与待加工格栅孔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双头螺柱(4)的两端通过带肩螺母(11)和锁紧螺母(12)与电极组顶板(2)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平台(8)上制有定位基准孔Ⅰ(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块(9)是,定位部(9-2)的两端为调节部(9-1),调节部(9-1)和定位部(9-2)制成一体结构,调节部(9-1)上设有U型调节槽(9-3),定位部(9-2)上设有定位基准孔Ⅱ(9-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是,包括压紧螺柱(13)、压紧螺母(14)、固定压块(15)、调整螺柱(16)和调整螺母(17);压紧螺柱(13)和调整螺柱(1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压块(15)和底板(10)连接,压紧螺母(14)与压紧螺柱(13)连接,调整螺母(17)与调整螺柱(16)连接。
7.一种在不规则曲面零件上打格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夹具,方法如下:
1)在待加工不规则曲面零件(20)外形两端的边缘各加工一个加工平台(21),加工平台(21)上制有定位基准孔Ⅲ(22);
2)将待加工不规则曲面零件(20)的加工平台(21)置于定位平台(8)和移动块(9)之间,调整定位平台(8)和移动块(9)的位置,使定位销轴(7)依次穿过定位支架(1)、定位平台(8)、加工平台(21)和移动块(9)后与底板(10)垂直固定;
3)调节调整螺母(17),通过底板(10)的上下移动调整单组电极片(5)上的加工电极(5-3)与零件(20);
4)调节压紧螺母(14),使固定压块(15)压紧定位平台(8);
5)连接杆(1)与机床连接,将定位夹具和零件一起浸入工作液中,并分别与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机床通过连接杆(1)带动电极组装置下降,通过加工电极和零件电极间的火花放电,在加工电极与零件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小凹坑,如此周而复始,整体加工电极不断向零件进给,直至穿透零件,在零件表面形成设计的格栅孔;
6)后处理:零件加工完成后,清洗零件格栅孔内表面的残余腐蚀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脉冲宽度为10-15μs,脉冲间隔为0.5-1.0μs。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液是煤油、矿物油或皂化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液是20℃时,粘度为2-3.5×10-6m2/s、密度为0.75-0.82kg/cm3、燃点>70℃,芳香烃<0.5%的煤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39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