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2564.3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4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安彦健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11/00 | 分类号: | C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成型 冲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其即使在使用具备限制上下的基台的规定距离以上的相对移动的筒模的成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合适温度实施冷却冲压处理。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1)对成型模具(60)进行冲压,在该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1)中具有:主冲压部(80),其对成型模具(60)进行主冲压处理;和冷却冲压部(82、84),其在冷却由主冲压部(80)进行了冲压处理的成型模具(60)的同时进行冷却冲压处理,上模(62)由杨氏模量比第2筒模(67)大、且热膨胀系数比第2筒模(67)小的材料形成,冷却冲压部(82、84)构成为在冲压处理时,仅对上模(62)和下模(64)施加加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特别涉及设置有多个对成型模具进行冲压的冲压部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玻璃材料进行冲压成型的装置,广泛应用了如下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100号公报)所记载,所述装置设置有从直线状的搬送路径的上游朝向下游排列的加热部、冲压部及冷却部,在使成型模具朝向下游移动的同时,在各处理部中进行加热、冲压、冷却的各处理,由此对玻璃进行成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100号公报
然而,近年来,为了提高透镜等光学元件的形状精度,存在如下情况:在一个冲压部(主冲压部)中,进行以充分加热的状态冲压成型模具的主冲压处理,在另一冲压部(冷却冲压部)中,进行在冷却成型模具的同时冲压成型的冷却冲压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冷却冲压部的冷却冲压处理时,有时无法对成型模具施加足够的加压力。于是,冷却冲压处理时无法以适合于冷却冲压的温度范围进行冷却冲压处理,作为结果,存在光学元件的形状精度恶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合适温度可靠地实施冷却冲压处理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装置。
本发明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具备多个冲压部,多个冲压部各自具有彼此对置、并能够在相互接近或离开的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1基台和第2基台,收纳有玻璃材料的成型模具被依次移送至所述多个冲压部,进行冲压成型,成型模具具有:第1模和第2模,它们以成型面彼此对置的方式配置;和筒模,其设置于第1模和第2模的周围,限制第1基台和第2基台的相对移动,以使第1模和第2模不会比规定的距离更接近,其中,多个冲压部具有:主冲压部,其对成型模具进行主冲压处理;和冷却冲压部,其在冷却由主冲压部进行了冲压处理的成型模具的同时进行冷却冲压处理,第1模和第2模由杨氏模量比筒模大、且热膨胀系数比筒模小的材料形成,冷却冲压部构成为,在冷却冲压处理时,仅对第1模和第2模施加加压力,主冲压部的第1基台被固定,第2基台能够朝向所述第1基台移动,在主冲压部中,第1模相对于第2模位于第2基台所在的一侧,在主冲压处理时,主冲压部的第1基台与第2模和筒模接触,并且,主冲压部的第2基台与第1模和所述筒模接触。
另外,上述记载的“第1基台和第2基台的相对移动”包括:第1基台和第2基台双方移动的情况;仅第1基台移动的情况;仅第2基台移动的情况。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在冷却冲压处理时,第1和第2基台能够仅对第1模和第2模施加加压力,因此在主冲压部的主冲压处理后,即使因杨氏模量和体积膨胀率的影响而筒模的上表面位于比第1模或第2模的上表面高的位置,也能够利用第1模和第2模对玻璃材料加压,得到形状精度高的光学元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其在具备冷却冲压部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中,能够以合适温度可靠地实施冷却冲压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的竖直剖视图。
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型体的冲压成型装置的第1加热部中的上方基台和下方基台的结构放大示出的竖直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2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