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组份二级牵伸纺制多彩竹节或点点纱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42418.0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高卫东;郭明瑞;杨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H5/36 | 分类号: | D01H5/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夏宇和 |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组份 二级 牵伸 多彩 竹节 点点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组份二级牵伸纺制多彩竹节纱和点点纱的方法,其具体包括牵伸和加捻系统包括前后设置的一级牵伸单元和二级牵伸单元;一级牵伸单元包括组合后罗拉、中罗拉;二级牵伸单元包括前罗拉和所述中罗拉;通过一级异步牵伸控制双组份混合比例及纱线线密度的动态变化,通过二级同步牵伸控制纱线的基准线密度(或当量线密度)的大小。本发明不仅能对其线密度变化(基准纱上的点点、竹节的形状)实现精确控制,而且能对纱线颜色的变化(基准纱及其点点、竹节的色彩)进行精准控制。同时,通过控制中罗拉以恒定的设定速度转动,保证了变线密度纱线的花型及色彩的可再现性,纺纱效果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织工程中纺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组份二级异同步牵伸纺制多彩竹节纱或点点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纱线是由纤维平行取向经加捻形成的细长的纤维集合体。当纤维不均匀分布在纱线长度方向时,其线密度(或外观)就会在基准线密度(基准粗细度)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动态线密度(动态粗细度),从而导致纱线的线密度(或粗细)发生变化。根据这种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大小可分类为竹节纱、点点纱等,或统称为线密度变化的花式纱线。如果在纱线线密度变化的同时还能改变其混纺比,就可以形成线密度和色彩均变化的花式纱线,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纱线定义为多彩变密度纱线,具体可分为多彩竹节纱、多彩点点纱等。
目前环锭纺生产变线密度纱线的方法,基本采用中、后罗拉分别喂入一根粗纱须条,通过后罗拉不均匀的喂入进行断续式纺纱来生产变线密度纱线。如专利“一种断续纺工艺及其纱线”(授权号ZL01126398.9),它的原理是把由后罗拉喂入的一根辅纱须条B,经中、后罗拉不均匀牵伸,再与另一根由中罗拉后点喂入的主纱须条A交汇再进入前牵伸区,经前、中罗拉牵伸后由前钳口输出,进入加捻区共同加捻形成纱线。由于辅纱是由后罗拉间隙式喂入与主纱汇合,在前区主牵伸倍数的作用下,主纱须条被均匀地拉细至一定的线密度,辅纱须条则依附在主纱须条上形成断续式不均匀的线密度分布。控制后罗拉不均匀喂入辅纱波动量的大小,就可以最终在纱线上形成竹节、点点等不同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变线密度纱线的纺纱工艺,有以下几个局限性:
①采用两种不同原料(或不同颜色)粗纱作为主辅纱须条时,无法随机在线调整纱线的混纺比(混色比);
②纺纱过程中主、辅纱不能交换(主纱须条是纱线中连续分布的须条、辅纱须条是纱线中离散分布的须条),由此导致纺纱纱线花型单调,可变因素少。
③花型的可再现性差。现有的改变纱线线密度的成纱方法,最终形成的竹节(粗细节)形状、点点的形状与纺纱机主轴速度有关。主轴速度不同形成的竹节(粗细节)形状、点点的形状及色彩会出现差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组份分合式二级牵伸实现纺纱线密度及混纺比在线动态调控,以此纺制多彩竹节纱或多彩点点纱的方法。该方法将传统的双组份前后区同步牵伸改变为双组份分离异步牵伸(下称一级异步牵伸)和双组份并合同步牵伸(下称二级同步牵伸),通过一级异步牵伸控制双组份混合比例及纱线线密度的动态变化,通过二级同步牵伸控制纱线的当量线密度(或基准线密度)的大小。通过本发明的双组份分合异同步式二级牵伸再汇合加捻成纱的纺纱装置及工艺,可实现随机在线动态调控纺纱线线密度及混纺比的变化,突破原有竹节纱或点点纱纺制过程中的三大技术瓶颈:①只能调节纱线线密度不能调节其混纺比(或色彩变化);②纱线花型单一;③花型的可再现性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双组份二级牵伸纺制多彩竹节或点点纱的方法具体包括:
1)牵伸和加捻系统包括前后设置的一级异步牵伸单元和二级同步牵伸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2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