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片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41480.8 | 申请日: | 2015-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 发明(设计)人: | 朱长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B1/16;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薄 补偿 静电 偏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片,特别是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
背景技术
偏振片由二向色性材料制成。当光波通过偏振片时,其中正交偏振分量之一被偏振片强烈吸收, 而对另一分量则吸收较弱, 因此可以用偏振片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可使纵向光或横向光一种透过,一种遮蔽。其主要应用在液晶显示器、偏光镜等偏光器件中。
偏振片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透射式偏振片、半透半反式偏振片和反射式偏振片。还有一些辅助的功能,比如防炫目功能、防划伤功能、高反射功能、低反射功能以及防污染功能等,这些功能使偏振片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使用。
偏振片是液晶显示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在电子显示领域,作为汽车上使用的液晶显示器对显示效果和抗静电能力要求甚严。高静电会对汽车上电子产品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损坏,导致功能失效。在高抗静电的条件小还要有优质的显示效果,传统的偏振片这两个功能基本是分开的功能,即使是在同一张偏振片上也是在不同的层之间,在厚度上无优势,不符合需求的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可将偏振片贴在液晶显示器上,通过偏振片本身的补偿静电功能层在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同时满足了抗抗静电能力的需求,有效的满足电子行业对显示器的特殊要求,尤其是汽车上显示器的高抗静电(±30000v)和高对比度要求.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轻薄补偿静电偏振片包括保护膜、TAC膜、PVA膜、补偿静电膜、粘着剂以及离型膜,所述的保护膜在第一层TAC膜上,所述的第一层TAC膜在保护膜和PVA膜之间,所述的PVA膜在第一层TAC膜和第二层TAC膜之间,所述的第二层TAC膜在PVA膜和补偿静电膜之间,所述的补偿静电膜在第二层TAC膜和粘着剂之间,所述的粘着剂在补偿静电膜和离型膜之间,所述的离型膜在粘着剂之下。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光学补偿和静电补偿在同一层,导电粒子混合在光学补偿膜中,最终形成既有液晶显示光学补偿功能,也有静电补偿功能的膜层。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由于导电粒子混合在光学补偿膜中,从厚度上解决了原先单纯的将抗静电层和光学补偿膜层复合在一起的厚度问题,从而减少了厚度,使之更加的轻薄。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补偿静电膜能使来自显示屏以外静电可以通过补偿静电膜导入与之接触的金属压框,再通过电路板接地释放,从而实现抗静电的功能。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TAC膜、PVA膜和补偿静电膜之间使用压敏胶相粘接,各层之间的压敏胶通过均匀涂布而成。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补偿静电膜厚度在20um到80um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公开的轻薄补偿静电偏振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保护膜 2、TAC膜 3、PVA膜
4、补偿静电膜 5、粘着剂 6、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或变换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薄补偿静电偏振偏,所述的轻薄补偿静电偏振片包括保护膜、TAC膜、PVA膜、补偿静电膜、粘着剂以及离型膜,所述的保护膜在第一层TAC膜上,所述的第一层TAC膜在保护膜和PVA膜之间,所述的PVA膜在第一层TAC膜和第二层TAC膜之间,所述的第二层TAC膜在PVA膜和补偿静电膜之间,所述的补偿静电膜在第二层TAC膜和粘着剂之间,所述的粘着剂在补偿静电膜和离型膜之间,所述的离型膜在粘着剂之下。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光学补偿和静电补偿在同一层,导电粒子混合在光学补偿膜中,最终形成既有液晶显示光学补偿功能,也有静电补偿功能的膜层。
作为一种优选,由于导电粒子混合在光学补偿膜中,从厚度上解决了原先单纯的将抗静电层和光学补偿膜层复合在一起的厚度问题,从而减少了厚度,使之更加的轻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1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