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车辆把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9615.7 | 申请日: | 2015-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顾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钰锋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B62J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车辆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车辆把手。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车或自行车的车辆把手,表面一般由塑胶构成,其功能仅仅在于扶正车辆前轮。而在冬季,由于户外温度较冷,尤其对于手部,如果不戴手套,直接握住车辆手把,则在行车过程中将感到极其寒冷,很容易长冻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车辆把手,该太阳能车辆把手可以为行驶者的手部提供持续的热量,使行驶者在行驶过程中,手部感受到持续的温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太阳能把手包括内柄和外套;所述内柄包括一个长圆台状玻璃容器;所述玻璃容器内封闭有蓄热剂,玻璃容器的外表面镀制有太阳能集热膜;所述玻璃容器的较粗端连接一个与玻璃容器共轴的外螺纹柱;所述外套包括一段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柱体,所述柱体内部包括一个与该柱体共轴的长圆台状凹腔;所述凹腔的锥度与所述玻璃容器的锥度相等;所述柱体在所述凹腔的开口端连接一个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与所述外螺纹柱相互匹配,形成气密螺纹副;所述凹腔套在所述玻璃容器外部;所述气密螺纹副向一个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凹腔轴向远离所述玻璃容器,使气密螺纹副、玻璃容器的外表面、凹腔之间形成真空空间;所述气密螺纹副向另一个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凹腔轴向靠近所述玻璃容器,直至凹腔的内周面与玻璃容器的外周面完全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集热膜包括增透膜和红外反射膜。
作为优选,所述外螺纹柱本身由保温材质构成;或者所述外螺纹柱与所述玻璃容器之间隔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所述内螺纹管的内螺纹及所述外螺纹柱的外螺纹均由橡胶构成,从而保障优良的气密性。
作为优选,所述凹腔的内周面与玻璃容器的外周面完全贴合时,凹腔的底面与玻璃容器的较细端的底面之间尚留有空隙;以使所述玻璃容器内的热量仅向车辆把手的外周传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车辆停在户外时,扭转把手的外套,使所述气密螺纹副、玻璃容器的外表面、凹腔之间形成真空空间,则玻璃容器外表面的太阳能集热膜对玻璃容器内部进行持续集热,使蓄热剂储热升温,同时又防止蓄热剂以热传导或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能;此时,该把手相当于太阳能真空集热管;而当需要骑车时,扭转把手的外套,使所述凹腔的内周面与玻璃容器的外周面完全贴合;则蓄热剂中的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透过玻璃传递到把手表面,使行驶者可以感受到持续的温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太阳能车辆把手的一个实施例在集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在放热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该太阳能把手包括内柄和外套。
所述内柄包括一个长圆台状玻璃容器11。所述玻璃容器11内封闭有蓄热剂,所述蓄热剂可以为水,也可以为比热容大于水的物质,总之,比热容越大越好。玻璃容器11的外表面镀制有太阳能集热膜;所述太阳能集热膜包括增透膜和红外反射膜,可增进可见光照进入玻璃容器11,同时防止玻璃容器11内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散入外界。
所述玻璃容器11的较粗端连接一个与玻璃容器11共轴的外螺纹柱12;所述外螺纹柱12内部可以是空心的,即,该外螺纹柱12为一个管体;所述外螺纹柱12自身由保温材质构成,或者外螺纹柱12与所述玻璃容器11之间隔有保温层;总之,不能通过外螺纹柱12将玻璃容器11内的热量传导至外界。另外,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在所述玻璃容器11处于外螺纹柱12的一端开设一个细小的出气孔,并通过孔道连通至把手的上方,孔道内还可以设置泄压阀,以防止蓄热剂沸腾。
所述外套包括一段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柱体21,所述柱体21内部包括一个与该柱体21共轴的长圆台状凹腔20;所述凹腔20的锥度与所述玻璃容器11的锥度相等;所述柱体21在所述凹腔20的开口端连接一个内螺纹管22;所述内螺纹管22与所述外螺纹柱12相互匹配,形成气密螺纹副;所述凹腔20套在所述玻璃容器11外部;所述气密螺纹副向一个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凹腔20轴向远离所述玻璃容器11,使气密螺纹副、玻璃容器11的外表面、凹腔20之间如图1所示,形成真空空间;所述气密螺纹副向另一个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凹腔20轴向靠近所述玻璃容器11,直至凹腔20的内周面与玻璃容器11的外周面完全贴合,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钰锋,未经顾钰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9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船仓不易进水的方法及船体
- 下一篇:一种儿童自行车智能安全提醒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