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37180.2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3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泉;田向渝;胡立坤;卢子广;龙军;吕智林;李晓东;吴忠深;陈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5104 | 代理人: | 翁建华 |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能量 在线 估计 蓄电池 充电 控制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电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将目光投向新能源领域。而风能、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中将储能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作为一项重大行动开展,蓄电池作为较长时间供电的储能单元,可应用于交通、通信、控制系统等国民经济领域,而铅酸蓄电池以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高功率,高回收率的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铅蓄电池电极板的使用寿命,在设计上一般为10年。但是,现行各类铅酸蓄电池产品,通常在1~2年内就易产生充电困难、容量降低等现象,过早失效报废,不仅严重浪费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增加废旧电池处理成本。普通的充电技术使蓄电池充电时间长,且具有过充、欠充、析气等多种缺点,未能遵从电池内部的物理化学规律,使得充电过程低效、耗时、易损,缩短了电池寿命。
在高效、快速、无损这三个方面,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充电方法是使其充电电流尽可能地跟踪美国科学家马斯(J.A.MAS)提出的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这条曲线即为最佳充电曲线。然而,由于蓄电池技术状态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因素,沿着该方向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有相当的难度。虽然目前的蓄电池充电设备和蓄电池修复仪种类繁多,但大都是将充电控制和活化修复结合起来,采用普通的Buck电路进行充电。在对特性对象或变化对象进行充电时,由于电池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剩余容量变化时其充电方式变化或者在对一组电池充电切换到对一个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其能量也在变化,普通的Buck电路并没有考虑对能量最优化利用,从而引起能量效率降低浪费资源,不能达到节能目的,且价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在线能量变化估计,智能选择Buck电路拓朴结构,实现多阶段充电控制,提高能量利用率,充电快速、高效、无损,延长蓄电池寿命,控制器体积小,节约成本的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能量在线估计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其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蓄电池,包括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DSP控制器、第一PWM波发生电路、第二PWM波发生电路、充电电路;
充电电路包括两个拓朴结构相同的同步Buck电路模块,每个同步Buck电路模块由三组相互并联的桥臂与电感、电容组成,即每个同步Buck电路模块均包括六个开关管: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形成第一个桥臂,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串联形成第二个桥臂,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串联形成第三个桥臂,第一个桥臂、第二个桥臂和第三个桥臂相互并联后一端连接输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电感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和第六开关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电容的一端,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电容两端还分别连接蓄电池正极和负极;通过控制上述同步Buck电路的开关管的通断实现变Buck电路拓朴结构;
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输入电源和蓄电池,输出端连接DSP控制器,用以分别实时监测输入电源和蓄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输出到DSP控制器;
第一PWM波发生电路为第一PI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DSP控制器,输出端连接第一PWM调制器的输入端,第一PWM调制器的输出依次经过逻辑开关和互补开关后分别连接每个同步Buck电路中的每个开关管的栅极;受控于DSP控制器输出第一PWM波分别控制每个同步Buck电路中的每个开关管的通断以选择Buck电路拓朴结构;
第二PWM波发生电路采用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方法,第二PI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DSP控制器,输出端和DSP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三PI控制器的输入端,第三PI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PWM调制器的输入端,第二PWM调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每个同步Buck电路中的每个开关管的栅极;受控于DSP控制器输出第二PWM波分别控制所导通开关管的占空比以控制分阶段充电方式。
还包括由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串联的第一RC串联支路并联在第一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的两端;由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串联的第二RC串联支路并联在第二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的两端;用以消除尖峰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7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