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6335.0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曾浩;赵佳;赵勇;张沁川;邱渡裕;杨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3/02 | 分类号: | G01R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 示波器 自动 设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仪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数字示波器的自 动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最初通过手动调节幅度档位、水平时基档位、通道耦合以及触发等相关控制参 数使被测信号在示波器上稳定的显示;到后来的用时长、不能准确找到输入信 号的自动设置;而现在则要求“又快又准”的高效的自动设置,即在不清楚接入信 号的情况下,自动设置示波器的幅度档位、水平时基档位、通道偏置、通道耦 合以及触发等相关控制参数到合适的档位,从而将被测信号快速、准确、稳定 的显示在屏幕上。方便了用户对未知信号的捕捉和观测。
目前的设计方法都是先对所有通道都测频,再设置时基档位,然后调整幅 度档位,重复循环,直到波形在屏幕的规定范围内为止,在设置合适的幅度档 位之前一直是重复采集、读取数据、比较判断。此方法效率不高。
目前已有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方法,即2014年05月21日公开的,公开 号为CN103809002A、题为“数字荧光示波器自动设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 到就是上述方法。然而方法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首先,此方法直接测频,不一定能能测成功。由于硬件测频需要设置恰当 的幅度档,使触发电平设置恰当,才能使测频准确。若在较小的幅度档位测频, 会导致通道饱和,此时需要很长的时间等待恢复正常,处理不当会使测频错误, 严重影响自动设置的准确性。
其次,此方法对无信号的通道也会去采集、读数、判断,重复测幅的复杂 过程。例如只有一个通道有信号,那么此通道会成功设置好,然而剩下的无信 号通道就会经过多次采集、取数、找值、判断过程,浪费了一半的时间在没有 信号的通道上判断。并且在波形已经可以观测但未达到最佳观察的档位时,依 旧采用重新采集读数判断的测幅过程直到最佳观测档位。此方法只有在所有通 道均有信号、或者带有较小的直流偏且幅度大的交流信号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情况则会使自动设置时间翻倍。
另外一个自动设置方法,即2009年12月2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 101609106B、题为“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方法”。此方法不仅存在着上述方法 中存在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测幅时将前端模拟输入通道设置为交流耦合方式,直接滤掉直流成 分,最后测幅完成再直流耦合,单独获取直流偏。但是这样无疑又是如测幅过 程一样的采集、读数、比较判断的重复过程。再一次的浪费自动设置的时间。
其次,在最后将多路信号均分屏幕,每一路信号各占屏幕的一部分,这时 又是一个如测幅过程一样重复采集判断过程。又一次的浪费自动设置的时间。
最后,自动设置针对已经激活的通道进行,对有接入信号但未打开的通道 就无法设置,此方法不设计不合理。
综上所述,现有设计的主要问题有:时间开销大、测频不稳定、设置最佳 幅度档位过程没效率、对有直流成分的信号处理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 方法,能够将被测信号的波形快速、准确、稳定的显示在显示屏上,还能快速、 准确处理直流信号的自动设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数字示波器的自动设置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基础参数并判断所有通道内有无输入信号
(1.1)、数字示波器初始化
将采集模式设置为峰值检测模式;将前端模拟输入通道设置为直流耦合方 式,同时在每个输入通道内设置标志位flag,初始化所有标志位flag=0;其中, flag的取值为1和0,当flag=1标志该通道幅度设置完成,flag=0标志该通道幅 度设置未完成;以及初始化数字示波器的其他基础参数值;
(1.2)、判断所有通道内有无输入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6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