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34282.9 | 申请日: | 2015-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2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千代宪隆;西山哲哉;寺崎泰弘;铃木满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2J7/02;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黄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板 线圈单元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并列 磁性体 外轮廓 电力传输效率 反向卷绕 方向观察 非磁性 漏磁场 对置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能够抑制电力传输效率的下降,并且减少在远离线圈单元的地方形成的不必要的漏磁场。该线圈单元(Lru1)具备非磁性的导体板(Sa)和磁性体(Fa),该导体板沿着相互反向卷绕的第1以及第2线圈(Lra)、(Lrb)的并列方向而配置,该磁性体(Fa)具有第1部分(F1A)和第2部分(F2A),该第1部分位于比导体板(Sa)在第1以及第2线圈(Lra)、(Lrb)的方向上的一侧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该第2部分位于比导体板(Sa)第1以及第2线圈(Lra)、(Lrb)的并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从第1以及第2线圈(Lra)、(Lrb)的并列方向观察时,第1以及第2部分(F1A、F2A)位于导体板(Sa)的与和第1以及第2线圈(Lra)、(Lrb)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以及一种线圈单元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为了在没有电缆等的机械接触的情况下供给电力,利用相互对置的1次(送电)线圈和2次(受电)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预测将作为用于对搭载于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上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馈电装置而被广泛利用。
然而,当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作为向电动汽车等馈送电力的馈电装置而适用时,可以设想设置在地面等的送电线圈与搭载于电动汽车等的受电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未必一定恒定。如此,当产生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位置偏移时,线圈之间的磁耦合将显著下降,其结果,存在电力传输效率下降的问题。
针对于此,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172084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使用在平面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磁芯的非接触馈电装置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非接触馈电装置中公开了多个磁芯作为将间隙包含于尺寸的、大小被扩大的磁芯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很好地应对位置偏移。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使用在平面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磁芯且在多个磁芯上以螺旋状卷绕有绕组的线圈,能够提高电力传输效率。但是,在磁芯上以螺旋状卷绕有绕组的线圈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环绕至远离线圈的地方的磁通,因此存在在远离线圈的地方容易形成不必要的漏磁场的问题。尤其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适用于电动汽车等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充电装置时,由于要求大电力传输,需要使大电流流过线圈,因此在远离线圈的地方形成的漏磁场强度也会变高,具有引起电磁波障碍而对周围的电子仪器等带来不良影响的忧虑。
因此,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抑制电力传输效率的下降,并且减小在远离线圈单元的地方形成的不必要的漏磁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单元为一种用于从送电侧向受电侧进行无线电力传输的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并列设置的第1以及第2线圈,其在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相互成为相反方向;非磁性的导体板,其沿着第1以及第2线圈的并列方向而配置;以及磁性体,其中,磁性体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第1部分位于比导体板在第1以及第2线圈的并列方向上的一侧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该第2部分位于比导体板在第1以及第2线圈的并列方向上的另一侧的外轮廓更靠外侧的位置,从第1以及第2线圈的并列方向观察时,第1以及第2部分位于导体板的与和线圈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4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