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电热玻璃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2624.3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虹斐 |
主分类号: | H05B3/86 | 分类号: | H05B3/86;H05B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电热 玻璃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领域,特别地,是一种电热玻璃板。
背景技术
在日常办公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玻璃板作为办公桌台板;其早期仅为了提供平整的办公面板,发展到后来则形成了电热式玻璃板,主要为了提供一个温暖的办公区域;但是该种电热式玻璃板在加热玻璃面板时,整块面板一同发热,散热面巨大,而人体实际感知冷热的手部皮肤与玻璃板却只有较小的接触面,这导致大部分热能都被浪费,对电能的节约使用很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热玻璃板,该电热玻璃板在使用过程中,仅对人体手部与玻璃板接触处进行加热,从而使大部分热量都用于加热手部,以节约能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节能电热玻璃板从下至上包括有保温垫、下层玻璃、红外发热膜、上层玻璃、导电压片;所述下层玻璃的上表面镀制有镜面膜;所述上层玻璃与下层玻璃之间由支承体支承,使上层玻璃与红外发热膜之间留有空隙层;所述上层玻璃的上表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所述导电压片为透明树脂膜,其下表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所述红外发热膜由形状相同的矩形膜块阵列而成,各矩形膜块的一个电极共同连接至电源模块的一个输出电极,且所述导电压片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的另一个输出电极;各所述矩形膜块的另一个电极从矩形膜块中央一直向上延伸,直至在所述上层玻璃的上表面的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平面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透明膜为氧化铟锡膜,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又具有合适的电阻率。
作为优选,所述支承体由金属体构成,直接构成所述矩形膜块与上层玻璃上表面的透明导电膜的电性连接体。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热膜与下层玻璃之间还隔有一层透明栅格板,且红外发热膜表面均匀分布有通孔;从而使经由所述镜面膜反射的红外辐射可以在栅格板及通孔间绕到红外发热膜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输入端、限流膜块、漏电保护膜块、铁芯变压器、输出端;所述铁芯变压器为一个升压变压器;一方面为红外发热膜提供充分的工作电压,另一方面使该玻璃板的输入端无火线,单独接触一个输入电极时不会造成触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节能电热玻璃板在使用过程中,当手部放置在玻璃板上表面时,手部处的导电压片向下形变,使导电压片和上层玻璃上的透明导电膜在手部下方紧密接触,使该处的电阻骤减,形成小电阻区,此时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集中流进所述小电阻区,以及正对该小电阻区的矩形膜块;而该矩形膜块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热向下受镜面膜、保温垫的限制无法向外耗散,而该矩形膜块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热向上则直达手部,使其迅速受热;由此可见,该节能电热玻璃板仅对人体手部与玻璃板接触处进行加热,能量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节能电热玻璃板一个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
图2是本节能电热玻璃板中,矩形膜块的排列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该节能电热玻璃板从下至上包括有保温垫1、下层玻璃2、红外发热膜3、上层玻璃4、导电压片5;所述下层玻璃2的上表面镀制有镜面膜(未图示);所述上层玻璃4与下层玻璃2之间由支承体6支承,使上层玻璃4与红外发热膜3之间留有空隙层60;所述上层玻璃4的上表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所述导电压片5为透明树脂膜,其下表面镀制有透明导电膜;所述红外发热膜3如图2所示,由形状相同的矩形膜块31阵列而成,各矩形膜块31的一个电极共同连接至电源模块7的一个输出电极,且所述导电压片5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源模块7的另一个输出电极;各所述矩形膜块31的另一个电极直接由所述支承体6构成,其为金属体,从矩形膜块31中央一直向上延伸,直至在所述上层玻璃4的上表面的透明导电膜上形成平面触点。
上述的节能电热玻璃板,所述导电透明膜为氧化铟锡膜,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又具有合适的电阻率;当两层氧化铟锡膜非紧密接触时,接触电阻巨大,而紧密压合时,则接触电阻骤减,通常用于触摸屏的制造。
上述的节能电热玻璃板,所述电源模块7包括输入端、限流膜块、漏电保护膜块、铁芯变压器、输出端;所述铁芯变压器为一个升压变压器;一方面为红外发热膜提供充分的工作电压,另一方面使该玻璃板的输入端无火线,单独接触一个输入电极时不会造成触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虹斐;,未经朱虹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2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