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2620.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6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石贵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城南石氏机械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F16C33/34;F16C33/62;F16C33/7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5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轮毂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滑轮毂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轮毂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引导,它既承受轴向载荷又承受径向载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零部件。现有轮毂轴承,转动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降低了轴承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安全隐患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防滑轮毂轴承的技术方案,其转动时不会出现打滑现象,耐磨损,显著提高了轴承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外圈之间配合设置内滚珠、外滚珠,内圈、外圈两端配合设置内密封件、外密封件构成成一个用于封装润滑脂的密封空间,外圈外端部配合设置锁紧环,其特征在于外圈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外圈第一凸起部、外圈凹部、外圈第二凸起部,内圈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内圈第一凸起部、内圈凹部、内圈第二凸起部;内滚珠、外滚珠与外圈第一凸起部、外圈第二凸起部、内圈第一凸起部、内圈第二凸起部均触接转动配合,内滚珠、外滚珠与外圈凹部、内圈凹部之间均具有间隙;内滚珠表面喷涂内滚珠陶瓷层,外滚珠表面喷涂外滚珠陶瓷层;对应的内圈滚珠槽表面设置内圈陶瓷层,对应的外圈滚珠槽表面设置外圈陶瓷层。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内滚珠陶瓷层的厚度为2-3mm,外滚珠陶瓷层的厚度为2-3mm;内圈陶瓷层的厚度为4-5mm,外圈陶瓷层的厚度为4-5mm。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起部、外圈第二凸起部的凸起结构相同。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圈第一凸起部、内圈第二凸起部的凸起结构相同。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内滚珠与外圈凹部之间最小间距均为0.2-0.4cm,内滚珠与内圈凹部之间最小间距均为0.2-0.4cm。
所述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特征在于内圈、外圈内端对应设置内双卡槽,内密封件安装在内双卡槽中;内圈、外圈外端对应设置外双卡槽,外密封件安装在外双卡槽中。
上述一种防滑轮毂轴承,转动时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不会出现打滑现象,陶瓷层的设置使得轴承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损;显著提高了轴承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圈、1a-外圈陶瓷层、2-内双卡槽、3-内密封件、4-内滚珠、4a-内滚珠陶瓷层、5-内圈、5a-内圈陶瓷层、6-内圈第一凸起部、7-内圈凹部、8-内圈第二凸起部、9-外双卡槽、10-外密封件、11-外滚珠、12-锁紧环、13-外圈第二凸起部、14-外圈凹部、15-外圈第一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防滑轮毂轴承,包括内圈5、外圈1,内圈5、外圈1之间配合设置内滚珠4、外滚珠11,内圈5、外圈1两端配合设置内密封件3、外密封件10构成成一个用于封装润滑脂的密封空间,外圈1外端部配合设置锁紧环12,其特征在于外圈1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外圈第一凸起部15、外圈凹部14、外圈第二凸起部13,内圈5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内圈第一凸起部6、内圈凹部7、内圈第二凸起部8;内滚珠4、外滚珠11与外圈第一凸起部15、外圈第二凸起部13、内圈第一凸起部6、内圈第二凸起部8均触接转动配合,内滚珠4、外滚珠11与外圈凹部14、内圈凹部7之间均具有间隙;内滚珠4表面喷涂内滚珠陶瓷层4a,外滚珠11表面喷涂外滚珠陶瓷层11a;对应的内圈5滚珠槽表面设置内圈陶瓷层5a,对应的外圈1滚珠槽表面设置外圈陶瓷层1a。内滚珠陶瓷层4a的厚度为2-3mm,外滚珠陶瓷层11a的厚度为2-3mm;内圈陶瓷层5a的厚度为4-5mm,外圈陶瓷层1a的厚度为4-5mm。陶瓷层的设置使得轴承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损。内圈5、外圈1内端对应设置内双卡槽2,内密封件3安装在内双卡槽2中;内圈5、外圈1外端对应设置外双卡槽9,外密封件10安装在外双卡槽9中。所述的外圈第一凸起部15、外圈第二凸起部13的凸起结构相同,所述的内圈第一凸起部6、内圈第二凸起部8的凸起结构相同,内滚珠4与外圈凹部14之间最小间距均为0.2-0.4cm,内滚珠4与内圈凹部7之间最小间距均为0.2-0.4cm,该结构设计,使得轴承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显著提高了轴承的精度、性能和使用寿命,保障了行车的安全。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城南石氏机械配件厂;,未经新昌县城南石氏机械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2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尤其用于滚动轴承的密封单元
- 下一篇:一种汽车换挡拉索转接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