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0851.2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2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潮海;李鸿萍;黄连富;董朋飞;杨春收;蒋寒涛;张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品种 青枯病 抗性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玉米茎基腐病等,是一种系统侵染的土传真菌病害,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是世界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普遍认为青枯病的病原复杂,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它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生长环境、气候因素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玉米青枯病在我国各地玉米制种田和生产大田普遍发生,在一些地区有加重趋势。玉米青枯病发病株率轻的在10%以下,一般在20%~30%,严重地块高达80%~90%,已对玉米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御青枯病的主要方法,而在不同选育阶段进行有效的抗性鉴定十分重要。
目前人们对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多采用大田自然条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青枯病发生及发病严重程度相差很大,给大田自然条件鉴定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带来很大困难。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效果好但费时费力且鉴定成本较高,而且难以实施大规模鉴定。因此,无论是采用自然环境条件鉴定还是采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筛选青枯病抗性品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目前生产上亟需一种简单高效的快速鉴定青枯病抗病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鉴定筛选玉米青枯病抗性成本较高,而且难以实施大规模鉴定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快速鉴定玉米品种青枯病抗病性的方法,显著提高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鉴定条件如下:
(1)鉴定环境的选择:在海南三亚2月上旬至6月上旬进行,近30年来气候资料显示,海南5月-6月平均温度为28.30℃、平均湿度为81.68%、总降雨量为317.98mm、总日照时数为442.01h,此阶段为玉米灌浆-成熟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雨后突然放晴天气,青枯病极易发生;
(2)鉴定密度的设置:品种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0%;
(3)田间种植:于2月上旬播种,等行距种植,行长6m,行距60cm,每区6行,小区面积21.6m2, 3次重复;
(4)试验管理:施肥按600Kg/亩产量水平分两次追肥,播种后浇蒙头水,拔节后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其他管理同常规大田;
(5)调查方法:于蜡熟期逐株调查各小区玉米品种的青枯病发病情况,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及病害级别,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一种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鉴定方法,具体鉴定步骤如下:
(1)将所鉴定品种在海南三亚于2月上旬播种,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0%,行长6m,行距60cm,每区6行,小区面积21.6m2,3次重复;
(2)施肥按600Kg/亩产量水平分两次追肥,其他管理同常规大田,于蜡熟期逐株调查各小区玉米品种的青枯病发病情况,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及病害级别,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所述步骤(2)两次追肥中,第一次追肥在苗期追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 Kg/亩,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20Kg/亩。
所述步骤(2)于蜡熟期逐株调查各小区玉米品种的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重点部位为叶片和基部1-3茎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充分利用海南冬季丰富的光热资源,以及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玉米青枯病害的自然条件,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解决了在我国北方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时需要设置高温高湿条件的限制,以及人工接种诱导玉米青枯病病害时耗时费力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鉴定成本。2.本发明鉴定条件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玉米品种青枯病的发病株率,为玉米品种青枯病抗性的有效鉴定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3.采用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可以提前一年对青枯病进行鉴定,缩短了鉴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0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