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7800.4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1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史英;坂井达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W8/00 | 分类号: | H04W8/00;H04W12/04;H04W12/06;H04W28/18;H04W68/00;H04W72/00;H04W84/18;H04W8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与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设备及该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其中,使用分配给该通信设备的通信信道来通知该通信设备的存在,然后设置能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之中的不同于所分配的通信信道的一个通信信道,并且使用所设置的通信信道搜索用作用于提供通信参数的提供设备的通信对方设备。该通信设备重复地执行通知处理和搜索处理,并且每当执行一次或多次重复时,改变搜索处理中所使用的通信信道。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09月28日、国家申请号为200980139671.3、发明名称为“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的PCT申请(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9/067283)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符合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LAN为代表的无线通信中,在使用之前必须设置许多设置项。例如,这些设置项包括诸如作为网络标识符的SSID、加密方法、加密密钥、认证方法和认证密钥等的进行无线通信所需的通信参数,并且手动输入这些参数对于用户来说非常不便。
因此,不同厂家提出了允许用户在无线设备中容易地设置通信参数的自动设置方法。利用这些自动设置方法,一个设备使用在要连接的设备之间所预先确定的程序和消息来向其它设备提供通信参数,从而自动设置通信参数。
日本特开2006-31113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无线LAN自组织(adhoc)模式的通信(以下称为自组织通信)中的自动通信参数设置处理的例子。Wi-FiCERTIFIED for Wi-Fi Protected Setup:Easing the User Experience for Home andSmall Office Wi-Fi Networks,http://www.wi-fi.org/wp/wifi-protected-setup(以下称为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Wi-Fi保护设置”(Wi-Fi Protected Setup,以下缩写为WPS)作为接入点(基站)和站(终端站)之间的自动通信参数设置处理的行业标准规范。另外,基于IEEE P802.11i标准的Wi-Fi保护访问增强安全实现(以下称为非专利文献2)公开了“Wi-Fi保护访问”(Wi-Fi Protected Access,以下缩写为WPA)作为无线通信连接处理中的加密方法、加密密钥、认证方法和认证密钥等的行业标准规范。
对于WPS,由于预先确定了用于提供通信参数的设备(以下称为提供设备)和用于接收通信参数的设备(以下称为接收设备)的角色,因而还唯一确定了通信参数的传送方向。
然而,当没有预先确定提供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角色时,不能唯一确定通信参数的传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选择作为提供设备要使用的设备和作为接收设备要使用的设备时,用户的可操作性降低。
此外,当选择多个设备作为提供设备时,接收设备不能区分要从其接收通信参数的提供设备。
在向多个设备之间已建立的网络添加新设备时,也可能发生上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已是该网络的加入者的设备用作提供设备、并且作为预期加入者的新设备接收该网络的通信参数。然而,由于未预先确定提供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角色,因而在作为预期加入者的新设备中不能设置适当的通信参数。
不仅在无线通信的通信参数中可能发生上述问题,而且在需要设备间的通信设置的有线通信的通信参数中也可能发生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即使当在自动通信参数设置处理中没有预先确定角色,该通信设备也可以在不降低用户可操作性的情况下,设置适当的通信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7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