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加热和冲击波的皮肤解痒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24737.9 | 申请日: | 2015-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5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代帆;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帆 |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热和 冲击波 皮肤 解痒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卫生保健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电加热和冲击波的皮肤解痒器。
背景技术
当人被蚊虫叮咬或者诸多生理病变时会导致皮肤瘙痒,人们通常采用涂敷药物或搔痒的方式来缓解,但是这些方式,或者见效慢、有异味,不能及时消除患者的瘙痒,或者破坏皮肤组织,轻则留下疤痕,重则可能引起感染。即便皮肤恢复生长、结痂更是奇痒难忍,陷入恶性循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止痒器,但是现有的止痒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下述很多问题:
1、现有的止痒器大多是单一的恒温式的,实际上每个人的皮肤承受温度的能力大不相同,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承受温度的能力也不同,使用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因而现有的蚊虫止痒器通用性差。
2、现有的止痒器,虽然采用温度控制器能够达到不同的温度,但是这种止痒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3、现有的止痒器导热触头通常是平的,不能满足皮肤凹陷褶皱处如耳蜗、肛门、阴道等处的止痒、也不能满足高风险器官如眼皮等不同部位的解痒需求。
4、现有的止痒器通常将温度集中到导热触头上,导热触头面积小,不能用于解决大面积皮肤瘙痒问题,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加热和冲击波的皮肤解痒器,它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温控、也没有温度分档装置即可产生适应于不同人、不同体位(皮肤凹陷处、高风险器官)的止痒温度,同时适合大面积止痒,升温快,能够达到快速、安全止痒的需求。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电加热和冲击波的皮肤解痒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一端设置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发热体、金属导热片和冲击波发生器,所述发热体位于壳体内部一端,所述金属导热片与壳体内壁贴合,所述金属导热片一端和发热体紧密接触,所述金属导热片与发热体接触的一端为热端,所述金属导热片远离发热体的一端为冷端,所述金属导热片的温度从热端到冷端逐渐降低,所述热端温度为温度为140-160℃,所述冷端温度为65-85℃,所述壳体外表面从靠近冷端的一端至靠近热端的一端温度为50-100℃,所述冲击波发生器位于冷端位置处。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弧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互相垂直,所述弧面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所述发热体位于第二平面上并靠近第一平面,所述金属导热片沿第二平面和弧面延伸,所述冷端位于第一平面和弧面交接处。
所述壳体外部设置尖角突起,所述尖角突起内设置空腔,所述空腔与壳体内腔连通,所述冷端伸入到空腔内。
所述发热体为PTC陶瓷发热片。
所述金属导热片为铁片。
所述壳体为酚醛塑料壳。
所述手柄上设置防滑部。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发热体热量传递给金属导热片,使金属导热片温度从热端到冷端自然降低,热端温度为140-160℃,所述冷端温度为65-85℃,任何患者皆可从冷端开始放心接触皮肤,逐渐选择适合自己能够承受的温度进行解痒,因而通用性强;本发明不需要安装温度控制器就能自行温度控制,节省成本;温度从金属导热片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提供了适合所有人需要的多点不同温度,并且发热面积大,解决了大面积皮肤瘙痒问题。
2、壳体外部设置尖角突起,能够方便人体皮肤凹陷褶皱处的解痒,同时尖角突起与人体皮肤接触面积小,方便用于人体高危器官的点状热止痒,并且尖角突起位于冷端,冷端温度较低可以用于耳朵、眼睛等敏感位置的止痒。
3、壳体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弧面,弧面的设计方便与人体皮肤相切,使本装置和人体皮肤充分接触,能够解决人体各个部位止痒的需求,并且体积小,方便携带。
4、壳体为酚醛塑料壳,酚醛塑料壳机械强度高、坚韧耐磨、尺寸稳定,耐腐蚀,电绝缘性能好,能够确保使用的人身安全。
5、本发明设置了冲击波发生器,冲击波具有机械震动功能,能够改变皮肤细胞震动频率,从而进行止痒,热止痒和冲击波止痒同时作用,能够达到快速止痒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壳体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手柄;2、壳体;3、发热体;4、金属导热片;5、热端;6、冷端;7、冲击波发生器;8、尖角突起;9、防滑部;10、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弧面;13、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帆,未经代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4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