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丝感应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4697.8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1/42;C21D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感应加热装置,属于钢丝热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特钢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材进行淬火处理,即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目前,生产线上主要采用感应器对钢丝进行加热,感应加热是通过感应器的交变磁场产生的钢丝中的涡流对钢丝进行整体加热,达到整个钢丝的芯部和表面温度大致相等。现有生产线上感应线圈直径尺寸较大,更换不便,不能适配不同直径尺寸的钢丝加热,造成加热效率低下,加热时钢丝芯部和表面温差较大,淬火时钢丝芯表硬度相差较大,不能满足某些场合下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钢丝的感应加热效率,并改善加热均匀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热处理质量是本发明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丝感应加热装置,合理匹配钢丝直径与感应线圈直径的尺寸大小,以提高钢丝的加热效率,使得加热更均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热处理质量。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工作台、若干个由空心铜管绕成的圆柱形感应线圈,所述工作台上可拆卸安装有若干支撑板,每个感应线圈固定安装在一个支撑板上,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管脚,相邻两个感应线圈的相邻两个管脚上分别焊接有一铜排,多个感应线圈串联,每个感应线圈内部设有绝缘管,待加热圆型钢丝置于绝缘管内,所述绝缘管的壁厚为2-3mm,感应线圈的内壁与绝缘管的外壁之间距离为2-3mm,绝缘管的内壁与待加热钢丝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铜排上设有螺孔,相邻两个管脚上的铜排通过导电金属板连接或者两端焊有导电金属板的空心导电金属管连接,导电金属板与铜排间通过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铜管为方形空心铜管、圆形空心铜管或半圆形空心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铜管外表面覆有绝缘漆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金属板或空心导电金属管外表面附有绝缘漆层或者裹有绝缘胶布。
进一步地,每个感应线圈设有两个或四个管脚,每个管脚末端连接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胶管,通过卡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导电金属管的两端各有一管脚,管脚末端连接用于输送冷却液的胶管,通过卡箍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在两个感应线圈之间的高度可以调节的导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的长度大于感应线圈的长度,在超出感应线圈的部分用耐温布料系于感应线圈的管脚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将不同钢丝直径尺寸与感应线圈内径尺寸的配比进行了优化,缩小了加热时钢丝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钢丝的加热效率并使得加热更均匀,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热处理质量。2、由多个感应线圈组成的加热装置可以灵活组装,并且便于拆卸,能够适应不同生产规模和钢丝尺寸的加工需求。3、本发明的钢丝感应加热装置设计合理、设备制造方便并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感应线圈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相邻感应线圈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相邻感应线圈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绕成感应线圈的空心铜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与工作台安装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板,3:感应线圈,4:绝缘管,5、钢丝,6、感应线圈管脚,7、铜排,8、导电金属板,9、导电金属管,10、导电金属管管脚,11、胶管,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46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同品种烧结生产连续切换法
- 下一篇:一种薄规格淬火钢板的板型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