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拾球夹的网球拾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1051.4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关松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溪市东正动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A63B69/3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432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拾球夹 网球 拾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球拾球器,具体是带拾球夹的网球拾球器。
背景技术
在网球训练场地经常会散落很多网球,要将网球收集起来往往需要工作人员俯身弯腰用手一个一个捡起来。这种人工捡拾的方法比较适合于网球数量较少或者网球分布比较集中的情况,但如果网球数量较多或比较分散时,这种方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拾球效率比较低下。
为脱离人工拾球的苦恼,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605371A公开了一种《手推式网球拾球器》,该拾球器由手推把、装球箱、车轮及拾球铲组成,在人工的推动作用下,车轮带动装球箱向前移动,而地上的网球通过呈“Z”形的拾球铲进入装球箱达到收集网球的目的。该发明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弯腰捡球的麻烦,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拾球铲在向前移动过程中,网球也会跟着向前滚动从而常常造成拾球失败;而且,拾球铲体积较大,对于空间较小或墙角处的网球拾捡起来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拾球夹的网球拾球器,它能较便捷快速地拾捡地面各个区域的网球。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带拾球夹的网球拾球器,包括拾球夹,拾球夹通过柔性管与所述装球装置的进球口连接;所述拾球夹包括上球夹、下球夹、手柄、滚轮以及拉环,上球夹与下球夹通过转销旋转连接,上球夹与下球夹间设有带有一定预压力弹簧;所述上球夹和下球夹前端均设有拾球头,拾球头中间有方便网球进入的半倒圆台形状的通道,所述半倒圆台形状通道的下端半径略小于网球的半径,下球夹的拾球头处还设有与柔性管连接的网球出入口;所述手柄与下球夹上端固定,手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滚轮固定在下球夹的中部;所述拉环设在手柄上方,拉环下端连接有拉绳,拉绳穿过手柄的通孔,再绕过滚轮与上球夹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手柄可以伸长或缩短。
优选的是,所述上球夹、下球夹的拾球头前端还设有向外倾斜的延伸部,延伸部的高度小于网球的半径。
优选的是,所述柔性管为网状柔性管。
优选的是,所述装球装置为前面设有进球口的装球箱。
优选的是,所述装球装置为网兜。
优选的是,所述装球箱上设有放置拾球夹的锁扣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非工作情况下,由于上球夹与下球夹间弹簧的预压力作用,上球夹向上张开一定的角度。当需要拾捡网球时,操作员将拾球夹前端的拾球头轻轻地扣在网球上,网球便进入到拾球头中间半倒圆台形状的通道内。接着提起拉环,在拉绳的带动下,上球夹绕着转销向下球夹旋转。当上球夹和下球夹贴合时提起拾球夹,由于上球夹与下球夹的拾球头贴合时,上球夹和下球夹的通道正好组合形成一个倒圆台通孔,而该通孔的下端半径要比网球的半径小,因此网球不会从拾球夹中落出。最后将拾球夹倾斜,网球便从下球夹的网球出入口进入到柔性管中,再经过柔性管落入装球装置中,从而完成一次拾球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拾球夹体积较小,不受地面空间的限制,它能较便捷快速地拾捡地面各区域的网球。
2、本发明对地面上的每一个网球都能够精确定位,提高了拾球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拾球夹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拾球夹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带拾球夹的网球拾球器,包括装球装置,本实施例中,装球装置为前面设有进球口的装球箱2。网球拾球器还包括拾球夹1,拾球夹1通过柔性管4与装球箱2的进球口连接。拾球夹1包括上球夹400、下球夹900、手柄700、滚轮110以及拉环800,上球夹400与下球夹900通过转销500旋转连接,上球夹400与下球夹900间设有弹簧300,非工作状态时弹簧300有一定的预压力,因此,拾球夹1的上球夹400与下球夹900会有一定的张角,方便网球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溪市东正动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岑溪市东正动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1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蔽式可收放羽毛球柱
- 下一篇:斜靠式运动装置与其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