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密封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21014.3 | 申请日: | 201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4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沈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23/12;C08L23/06;C08L75/04;C08L23/08;C08L51/06;C08K13/02;C08K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46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密封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冰箱密封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密封条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15~40份,TPU5~30份,PP和PE材料的混合物10~40份,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5~15份,无机矿物8~28份,环烷烃油HYN‑1 5~20份,抗氧剂1~8份,相容剂2~12份。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冰箱密封条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和TPU为基础,并在其中掺杂了PP和PE的混合材料,TPU分子链中的氨基甲酸酯和异氰酸脂等基团会穿插到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中,达到相互粘接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并使材料具有较好的回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冰箱密封条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冰箱密封条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的密封条决定了冰箱的制冷和隔热效果,一般冰箱密封条必须具有弹性才能起到密封作用,因此各种冰箱密封条的设计都围绕着弹性橡胶材料而发展。第一代冰箱密封条产品为热固性弹性材料,具有耐油性、耐高温和不易变形等诸多优点,但是,存在加工工艺复杂、能耗高、不可回收、不环保等缺点,于是,第一代橡胶材料冰箱密封条很快就被第二代PVC(聚氯乙烯)材料所取代,PVC材料由于具有廉价、耐用、化学性质稳定、加工工艺简单等优势而被用做冰箱密封条。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PVC密封条的差环保性、加工工艺的有害性、PVC在使用过程中较差的耐低温性等缺陷被不断放大,PVC密封条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高要求。因此,热塑性弹性体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成为第三代冰箱用密封条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相比PVC密封条材料而言,TPE对环境和人体无害,且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其废料边角料还可以回收利用,加工工艺简单、耗时短且在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以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为基材的热塑性弹性体,除具有良好的橡胶弹性、永久变形相对小外,还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低温性、着色性能,但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的耐溶剂性、耐油性都不及PVC和传统硫化橡胶,且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本身的刚性过大,因此,现有技术中将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应用于冰箱用密封条材料受到上述诸多因素制约,难以获得整体性能较好的冰箱用密封材料。
因此,对于目前的冰箱密封条材料,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冰箱密封条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回弹性能、耐候性能、耐溶剂性能及耐油性能,且对环境友好无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上述冰箱密封条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冰箱密封条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的相容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均由高等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与低等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混合而成,所述高等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25万,所述低等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0.5~2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日樱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1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