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铱四苯基卟啉-氮杂氟硼二吡咯近红外吸收磷光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0050.8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沈珍;陈建成;周金风;盖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7F5/02;C09K11/06;A61K41/00;A61K4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苯基 卟啉 氮杂氟硼二 吡咯 红外 吸收 磷光 材料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红外吸收磷光材料,具体地说,涉及铱四苯基卟啉-氮杂氟硼二吡咯{Ir(ttp)-aza-BODIPY}近红外吸收磷光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红外吸收荧光染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在近红外区域内,生物组织吸收和散射最小,[参见:(a)Aubin,J.E.Autofluorescenceofviableculturedmammaliancells.J.Histochem.Cytochem.,1979,27,36–43.12.(b)Weisleder,R.Aclearervisionforinvivoimaging.Nat.biothchnol.,2001,19,316-317.]因此能极大地提高光子的组织穿透能力和避免自发荧光干扰的影响,降低对生物体的光伤害。[参见:(a)Wu,X.M.,etal.InvivoandinsitutrackingcancerchemotherapybyhighlyphotostableNIRfluorescenttheranosticprodrug.J.Am.Chem.Soc.,2014,136,3579-3588.(b)Wu,X.M.;ChangS.;SunX.R.,etal.ConstructingNIRsilica-cyaninehybridnanocompositeforbioimaginginvivo:abreakthroughinphoto-stabilityandbrightfluorescencewithlargeStokesshift.Chem.Sci.,2013,4,1221–1228.]磷光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材料,已广泛地应用于OLED、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参见:(a)Li,L.L.;Diau,E.W-G.Porphyrin-sensitizedsolarcells.Chem.Soc.Rev.,2013,42,291-304.]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磷光化合物具有发光寿命长和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优点。另外一个重要的优点是磷光材料在OLED应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如荧光材料只能通过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方式形成单重态激子,而磷光材料不仅可以通过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同时又能通过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方式形成激子,因此磷光材料理论上最高内量子产率可以达到100%,可以克服荧光材料25%内量子产率的限制。[参见:(a)Tao,Y.T.;Yang,C.H.;Qin,J.G.Organichostmaterialsforphosphorescen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Chem.Soc.Rev.,2011,40,2943-2970.(b)Baldo,M.A.;O’Brien,B.F.;You,Y.,etal.Highlyefficientphosphorescentemissionfrom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s.Nature,1998,395,151-154.]因此,基于近红外吸收和磷光发射的优点,近红外吸收磷光材料在未来的军事、能源、生物和环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未经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0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涂料
- 下一篇:一种阻燃防腐环保型聚苯胺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