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9823.0 | 申请日: | 2015-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董如涛;马潇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施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选用以下高效药剂:戊唑醇、胺鲜脂、咪鲜胺、高硼、高钾、高铁、氨基酸水溶液;选择用药时期:选择上述高效的药剂进行组合,在花生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分别在苗期‑初花期、花针期和膨果期分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本发明用药时期清晰准确,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且叶面喷施投资小,田间作业简便易行,肥效快,易推广,方便农民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的锐减,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尤为重要,花生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油料安全。但在花生生产中,重施氮磷钾而忽视微肥施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下降,影响了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目前,人们在花生的生产管理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播种管理模式,单一拌种或者拌种后粗犷式管理,忽视在田间后期生育期的管理,不能充分发挥花生的生产潜力,产量低。
当前花生的生育期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其一,由于花生生育期中叶斑病的危害普遍,并不能直接认识到其危害,人们并不是很重视,不用杀菌剂或者杀菌剂含量偏低;其二,农民大都根据经验或者经销商的游说来使用一些叶面肥喷施,有的或许不用,不注意微量元素叶面肥的合理施用,但是大多没有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导致花生的产量不高,也影响了农民用药积极性;其三,用药时期不重视,农民大都跟风或者经销商的游说来决定用药时期,不能充分发挥最大效果,影响花生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微量元素等叶面营养以及绿色调节剂合理的配比在合理的时期使用,准确的界定了花生高产管理关键时期,并且易推广,易学易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生的施药方法,由三次对叶面进行喷施步骤构成,按每亩计,分以下步骤进行:
(1)、苗期-初花期喷施:43%戊唑醇悬浮剂5-15克、胺鲜酯500-15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15克、21%纯硼5-15克、13%螯合态EDTA铁5-15克、15%螯合态EDTA锌5-15克、氨基酸水溶液15-30ml混合后,兑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喷雾;
(2)、花针期:43%戊唑醇悬浮剂10-30克、胺鲜酯500-15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15克、21%纯硼5-15克、13%螯合态EDTA铁5-15克、15%螯合态EDTA锌5-15克、100g/L氨基酸水溶液15-30ml混合后,兑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喷雾;
(3)、膨果期:43%戊唑醇悬浮剂10-30克、胺鲜酯500-15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15克、46%速溶氧化钾30-60克混合后,兑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喷雾。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进一步的,按每亩计,苗期-初花期中的43%戊唑醇悬浮剂为10g,胺鲜酯为8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为10克,21%纯硼、13%螯合态EDTA铁和15%螯合态EDTA锌各为10克,100g/L氨基酸水溶液为20ml。
进一步地,按每亩计,花针期中的43%戊唑醇悬浮剂为20g,胺鲜酯为10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为10克,21%纯硼、13%螯合态EDTA铁和15%螯合态EDTA锌各为10克,100g/L氨基酸水溶液为20ml。
进一步地,按每亩计,所述膨果期中的戊唑醇是20g,胺鲜酯为1200ppm,2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克,46%速溶氧化钾为50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将这些高效的营养调节组合配方准确合理的运用在花生生长周期的关键时期,在常规的大田基础上,合理时期运用合理的调节剂,为花生实现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博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9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