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随动伺服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9642.8 | 申请日: | 2015-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焦宗夏;宋增宁;尚耀星;吴帅;郝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65 | 代理人: | 苗青盛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伺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阀领域,特别是一种压力随动伺服阀。
背景技术
液控伺服阀可在接受电气模拟信号后,相应输出调制的流量和油压。其既是电液转换元件,也是功率放大元件,它能够将小功率的微弱电气输入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和油压)输出。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它将电气部分与液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电液信号的转换与液压放大。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的核心。
参见图1所示,为现有的油压随动伺服阀的结构图。该种结构的压力随动伺服阀,可控制其出口油压Ps跟随其入口油压PA,并在平衡状态时达到出口油压与入口油压相等。
然而现有的压力随动伺服阀的体积较大,导致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随动伺服阀,其体积较小,且出口油压与入口油压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压力随动伺服阀,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阀芯,还包括第一减压半桥;
其中,
所述阀芯为非对称柱塞,包括伸出所述壳体外的柱部和与所述柱部固连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塞部,所述塞部开有周向槽,所述周向槽将所述塞部分为第一塞体和第二塞体,所述第一塞体与所述第二塞体与所述壳体形成间隙配合;
所述阀芯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包含有所述柱部的有杆腔,位于所述第一塞体和所述第二塞体之间的中间腔,以及无杆腔;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和第三入口;
所述第一入口用于接收外部液压输入,所述第二入口与外部油箱连接;
所述第一入口还与所述第一减压半桥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入口还与所述第一减压半桥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入口与所述第一减压半桥的中间端连接,用于将所述外部液压输入分压后输入至所述无杆腔;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口和反馈口,所述反馈口用于将所述出口液压反馈至所述有杆腔。
本发明的压力随动伺服阀,体积较小,可以获得与入口油压成一定线性关系的出口油压。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为现有的压力随动伺服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压力随动伺服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压力随动伺服阀阀芯位于右位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压力随动伺服阀阀芯位于左位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压力随动伺服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随动伺服阀包括壳体50、位于壳体50内的阀芯5以及第一减压半桥30。
其中,阀芯5为非对称柱塞,包括伸出壳体50外的柱部51和与柱部51固连且位于壳体50内的塞部。
塞部开有周向槽,周向槽将塞部分为第一塞体52和第二塞体53。第一塞体52与第二塞体53与壳体50形成间隙配合。
阀芯5将壳体50分隔为包含柱部51的有杆腔,位于第一塞体52和第二塞体53之间的中间腔,以及无杆腔。
壳体5上设置有第一入口54、第二入口55和第三入口56。
第一入口54用于接收外部液压输入,第二入口55与外部油箱T连接。这样一来,本发明的压力随动伺服阀可通过第二入口55向外部油箱T排出多余的油。
第一入口54还与第一减压半桥3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入口55还与第一减压半桥30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入口56与第一减压半桥30的中间端连接,用于将外部液压输入分压后输入至无杆腔。
壳体50上还设置有出口57和反馈口58,反馈口58用于将出口57液压反馈至有杆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96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