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庭安防锁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119317.1 | 申请日: | 2015-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9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史燕韬;马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E05B4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技术 智能 家庭 安防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款智能家庭安防锁,锁内设有电动锁心,触屏显示器,红外对射模块,振动传感器模块,微型摄像头模块,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供电模块,控制板模块,RFID射频识别模块,蜂鸣器,报警灯,语音通信模块。此外,锁外部可自选附带报警灯,烟雾、燃气、雨滴、温湿度、红外、振动传感节点组成整个家庭安防系统。此系统可使用户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相应软件实现对家庭内外的“实时监控”,可以随时了解到家庭的环境与安全状况,放心出行。
背景技术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门锁多采用指纹识别、多密码设定、无线遥控、自动上锁、非法开锁预警等技术。它与普通门锁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但是该门锁仅局限于门锁本身安全上,未能使门锁与智能家庭和智能安防相结合。目前,公知的家庭智能系统具有室内温湿度监测、火灾监测、燃气泄露监测等功能,注重对家庭内部环境的全方面监控与处理;智能门禁系统具有身份识别、传感与报警、处理与控制、管理及通讯等功能,注重对家庭外部的全方位监控与处理。但是,如果用户想实现真正的家庭智能化,则需要安装以上两种系统。这不仅造成系统融合性不高,用户体验度差的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可共享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家庭智能系统及智能门锁关联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将门锁作为网关,将家庭智能系统与家庭门禁系统相结合,使智能家庭更加安全,能够实现内外结合更加完备的全方位监测与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板模块,电动锁心,还包括触屏显示器,红外对射模块、振动传感器模块,微型摄像头模块,GPRS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供电模块,RFID射频识别模块,蜂鸣器,报警灯,语音通信模块以及外接传感器模块,所诉控制板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触屏显示器,红外对射模块,电动锁心,语音通信模块,振动传感器模块,RFID射频识别模块,蜂鸣器和报警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诉控制板模块通过WIFI通信模块与微型摄像头模块和外接传感器模块及其他WIFI设备交互式信号连接,所诉控制板模块通过GPRS通信模块与用户手机交互式信号连接,供电模块为报警灯,WIFI通信模块,振动传感器,蜂鸣器,微型摄像头模块,语音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RFID射频识别模块,触屏显示器,控制板模块,电动锁芯和红外对射装置提供电源。
外接传感器模块包括烟雾传感节点,燃气传感节点,雨滴传感节点,温湿度传感节点,红外感应传感节点和振动传感节点。
其中,触屏显示器用于显示整个系统安全情况、传感器参数以及控制界面;语音通信模块的功能是当用户不在家时可通过手机与其同步连接,实现与客人对话;微型摄像头进行实时录像,可通过WIFI模块将图像传输至手机等移动端;红外对射传感器与装在墙体中的红外接收装置相呼应,当门在非正常状态开启时该模块通过电位信号通知控制板模块,控制板模块再通过电位信号控制GPRS模块发出报警信号给用户;WIFI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各传感器设备交互信息;振动传感器位于盒子底部便于接收由门传来的振动波,当振动达到提醒峰值时通过电位信号通知控制板模块,控制板模块再发送电位信号使GPRS模块发送短消息通知用户;盒子背面为报警模块伸出盒外,由一个蜂鸣器和一个红色报警灯组成,当传感器参数超过警戒值时由控制板模块控制其工作发出报警信号,用户可通过手机WIFI与网关相连,并通过在软件上设置密码将门锁锁定,密码可传至云平台保存以防忘记,亦可通过密码验证解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家庭内部智能化与家庭智能门禁安防相结合,实现家庭生 活环境与安全的全方位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半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庭安防锁,包括1、报警灯,2、盒体,3、盒盖,4、WIFI通信模块,5、振动传感器,6、蜂鸣器,7、微型摄像头模块,8、语音通信模块,9、GPRS通信模块,10、供电模块,11、RFID射频识别模块,12、触屏显示器,13、控制板模块,14、电动锁芯和15、红外对射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9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刷卡式自动识别验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行车记录仪远程快门控制装置





